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徐正字画青蝇
作者:韦应物 〔唐代〕
误点能成物,迷真许一时。
笔端来已久,座上去何迟。
顾白曾无变,听鸡不复疑。
讵劳才子赏,为入国人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徐正字画的赞美,作者认为误点(即画中蝇)虽然是一种偶然,但却能成为艺术的一部分,体现了真与假的迷离。笔墨已经挥洒了很久,然而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时间似乎并不重要。即使外界的杂音(如鸡鸣)也不会影响创作的专注。最后,诗人感慨,才子的作品不一定能获得应有的赏识,只希望能够被世人所了解和认可。
注释
- 误点:指意外的笔触或痕迹,表示偶然所成的艺术。
- 迷真:迷惑了真实,暗示艺术中虚构的成分。
- 顾白:指白纸,象征创作的基础。
- 听鸡:暗指外界的干扰。
- 才子:指有才华的文人或艺术家。
- 入国人诗:意味着作品能够被国家的人所欣赏和接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字子云,号静斋,生于公元738年,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而著称。韦应物的诗常常反映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艺术氛围浓厚,文人对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的欣赏达到高峰。诗中提到的徐正字,可能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或画家,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创作过程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艺术哲学。开头的“误点能成物”,使人思考艺术创作中的偶然性与必然性。韦应物通过“迷真”这个概念,探讨了艺术作品的真实与虚幻,强调了创作中的主观性。接下来的句子转向个人创作的时间观,表现出一种专注与坚持的态度。即使外界的干扰(如鸡鸣)也无法动摇他对创作的执着。最后,诗人对于才子作品的评价,透露出对艺术价值和社会认可的深刻思考。整首诗在平静中透出一股哲理的力量,既是对艺术的赞美,也是对创作者内心世界的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误点能成物”:意外之笔竟能成为作品的一部分,说明艺术的偶然性。
- “迷真许一时”:偶然与真实之间的迷惑,暗示艺术的主观性。
- “笔端来已久”:强调创作过程的漫长与坚持。
- “座上去何迟”:表明时间在创作中的相对性。
- “顾白曾无变”:纸上无变化,预示着创作的潜力。
- “听鸡不复疑”:外界干扰无法影响内心的专注。
- “讵劳才子赏”:才子的作品不易被欣赏,反映出作者对艺术认可的渴望。
- “为入国人诗”: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为世人所接受和理解。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误点成物”)和对仗(如“笔端来已久,座上去何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
主题思想:探索艺术创作中的偶然与必然,表达对艺术的执着与对社会认可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青蝇:象征艺术创作中的偶然因素,暗示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 笔端:象征创作的过程与心血。
- 鸡鸣:代表外界的干扰与现实的喧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误点能成物”中的“误点”指的是: A. 画中的错误
B. 偶然的笔触
C. 画家的失误
D. 观众的误解 -
诗中提到的“听鸡不复疑”表达了: A. 对鸡鸣的怀疑
B. 对创作的专注
C. 对外界的关注
D. 对时间的浪费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豪放相比,韦应物的诗更注重内心的细腻情感与哲理思考。李白通过豪放的意象表达对自由的追求,而韦应物则通过对艺术创作的反思展现了对创作过程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韦应物的传记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