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时间: 2025-04-28 13:20: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立画桥西畔,仙车蓦送香风。
多情问我太匆匆。疑是当年小宋。
须识蓬山不远,梨云路杳无踪。
觉来斜月隔帘栊。不是相逢是梦。
白话文翻译:
我站在画桥的西边,突然感受到一阵香风送来。
多情的人问我为何如此匆忙,似乎是当年小宋的身影。
要知道蓬莱山并不遥远,而梨花云雾的路途却无影无踪。
醒来时斜月映在窗帘上,这并不是相逢,而是梦境。
注释:
- 小立:轻轻地站立。
- 画桥:形容桥的美丽,可能是指画工精美的桥。
- 仙车:指神仙的车,借指美好的事物或人。
- 多情:多情的人,关心别人的情感。
- 匆匆:形容匆忙的样子。
- 蓬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美好和理想的地方。
- 梨云路:梨花和云雾的路,象征梦幻的景象。
- 斜月:指清晨或黄昏时的月亮,表现出一种柔和的美感。
- 帘栊:窗帘,形容隔开外界的空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仇远,字公度,号景斋,宋代诗人,擅长词曲,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仇远的闲暇时光,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诗中提到的“仙车”、“蓬山”等意象,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西江月》是一首典雅的词作,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淡淡忧伤。开篇的小立画桥,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而优雅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境地。仙车蓦送香风,瞬间的美好让人眷恋,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过往的追问,诗人似乎在思考:时间为何如此匆匆。这里的“匆匆”不仅指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人们在追求美好事物时的急切。
接下来的“须识蓬山不远,梨云路杳无踪”,通过对比,表达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蓬莱山象征着理想的归宿,而梨云路则代表着追寻的迷茫。最后一句“不是相逢是梦”,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构建出一个既梦幻又真实的境界,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立画桥西畔:诗人轻轻站在西边的画桥旁,营造出一种安静的氛围。
- 仙车蓦送香风:忽然感受到一阵香风,暗示美好事物的突然降临。
- 多情问我太匆匆:多情的人对我提出疑问,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哀叹。
- 疑是当年小宋:怀念过去的情感,似乎小宋的身影再次浮现。
- 须识蓬山不远:提示理想的目标并不遥远。
- 梨云路杳无踪:却无法找到通往理想的道路,感到迷茫。
- 觉来斜月隔帘栊:清晨的月光透过窗帘,带来一丝温柔。
- 不是相逢是梦:最终意识到这只是梦境,而非真实相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仙车”比喻美好事物的突然出现。
- 拟人:多情的人似乎具备了感知和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梦幻与现实的交替,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画桥:美丽的景象,象征着理想与幻想。
- 仙车:代表梦幻和美好的情感。
- 蓬山:理想和追求的象征。
- 梨云:梦幻的场景,暗示迷失与无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个意象在诗中代表理想的归宿?
- A. 画桥
- B. 蓬山
- C. 梨云
- D. 斜月
-
“不是相逢是梦”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快乐
- C. 愤怒
- D. 疲惫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月亮的感慨,但更多的是孤独与自饮的豪情;而仇远的《西江月》则在美好与失落之间徘徊,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审美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