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尽锄芳草春应怪,初种黄花秋未知。花外种松松外竹,渐无蝴蝶到东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春天锄草时的感慨,春天的芳草被尽情地锄除,似乎有些不合时宜;而刚刚种下的黄花,却不知秋天是否会盛开。诗中提到,花丛之外种植的松树和竹子,渐渐地已经没有蝴蝶飞到东篱,似乎暗示着生机的减少和时光的流逝。
注释:
- 尽锄:完全锄除。
- 芳草:香草,指春天生长的草。
- 初种:刚刚种下。
- 黄花:指菊花。
- 未知:不知。
- 渐无:渐渐没有。
- 蝴蝶:象征生命与美好。
- 东篱:东边的篱笆,常用来指代隐逸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滂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于晚唐,致力于诗歌创作,擅长描摹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展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作者生病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忧虑。诗中借景抒情,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生命美好的追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秋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无常。首句“尽锄芳草春应怪”开篇即引入了对春天的思考,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深刻体悟。第二句通过对黄花的描写,暗示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带有一种对未知的期待与恐惧。后两句则通过对松竹和蝴蝶的对比,强调了自然生机的逐渐消逝,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的意境清新而又蕴含哲理,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作者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珍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尽锄芳草春应怪:强调春天的芳草被清除的行为,似乎显得不合时宜,这里表达了对自然的珍惜和对生机的渴望。
- 初种黄花秋未知:刚刚种下的黄花,未来的成长却是未知的,表现出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
- 花外种松松外竹:描绘了种植松树和竹子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 渐无蝴蝶到东篱:蝴蝶的缺失象征着生机与活力的减少,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对蝴蝶的描写,表现生命的美好与脆弱。
- 对仗:诗中“花外种松松外竹”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蝴蝶象征着美好与生命,而东篱则象征着隐逸的生活。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春秋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草:象征生命的生机与美好。
- 黄花:代表着希望与未来的未知。
- 松竹:象征长青与坚韧。
- 蝴蝶:代表生命的美丽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芳草”主要指什么?
- A. 绿色植物
- B. 香草
- C. 春天的草
- D. 夏天的花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春天的赞美
-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C. 对秋天的期待
- D. 对蝴蝶的思念
-
诗中“渐无蝴蝶到东篱”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失落
- C. 惊讶
- D. 宁静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毛滂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饮酒》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毛滂的诗更加强调生机的流逝,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隐逸的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毛滂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