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

时间: 2025-01-10 22:23:02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白话文翻译:

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李生了,假装疯狂的他真令人悲哀。
世人都想要置他于死地,而我却独自怜惜他的才华。
他写下了千首敏捷的诗篇,喝着一杯飘零的酒。
在匡山读书的地方,白头的我真想回去。

注释:

  • 李生:指的是李白,唐代著名诗人,号青莲居士。
  • 佯狂:假装疯狂,这里暗示李生因遭受不公而表现得疯狂。
  • 怜才:怜惜才华。
  • 敏捷诗千首:形容李生才思敏捷,作品众多。
  • 匡山:指的是匡山,常常与读书、隐居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一生经历了盛唐时期的繁华和安史之乱的苦难,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的诗作。

创作背景:

《不见》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诗人的生活困苦。他与李白的友谊深厚,李白被视为才华横溢的诗人,诗中表达了对李白的关心与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不见》通过对李白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才华的珍视和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无奈。首句“不见李生久”直接引出主题,表现出对李白的思念,接下来“佯狂真可哀”则揭示了李白的处境,隐喻他因社会压力而表现出的“疯狂”。诗中“世人皆欲杀”的表述,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有才之人的打压与排斥,杜甫对李白的怜惜之情也更加显得珍贵。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则通过李白的才华与生活状态形成对比,展现出他虽有千首诗作,但在现实中却孤独、飘零。最后一句提到的“头白好归来”,表达了诗人对归隐山林的向往,透露出一种渴望宁静的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李白的描写,折射出杜甫对社会动荡的深刻反思与对才华的珍惜,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见李生久:长时间没有见到李白,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
  2. 佯狂真可哀:李白假装疯癫,令人心痛,暗示他遭受的磨难。
  3. 世人皆欲杀:社会对李白的排斥与打压,表现出人们对才华的嫉妒。
  4. 吾意独怜才:杜甫独自怜惜李白的才华,表现出诗人对才华的尊重。
  5. 敏捷诗千首:李白创作了大量的诗,表现出他的才华。
  6. 飘零酒一杯:李白的生活却是孤独的,只有一杯酒相伴。
  7. 匡山读书处:提到匡山,表达对读书的向往。
  8. 头白好归来:头已白发,希望归隐于山林,寻求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酒与人相伴,体现孤独感。
  • 隐喻:通过李白的“狂”象征才华的困境。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李白的思念与关怀,揭示了社会对才华的压制,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深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李生:象征才华与自由。
  • 佯狂:代表困境中的反抗。
  • 诗与酒:象征艺术与生活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甫在诗中提到的李生指的是哪位诗人? A. 白居易
    B. 李白
    C. 王维
    D. 高适

  2. 诗中“世人皆欲杀”主要描述了什么? A. 对李白才华的嫉妒
    B. 对杜甫的打压
    C. 对社会的讽刺
    D. 对友人的保护

  3. “头白好归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无望
    B. 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C. 对李白的担忧
    D. 对世事的无奈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白《月下独酌》
  2. 杜甫《春望》
  3. 王维《竹里馆》

诗词对比:

  • 《不见》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孤独与才华的探讨,李白在诗中表现出洒脱与冷静,而杜甫则显得更加沉重与关怀。这两首诗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对待人生的态度。

参考资料:

  1. 《杜甫全集》
  2. 《唐诗三百首》
  3. 《李白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