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入蜀,余下沔鄂》

时间: 2025-01-10 22:03:52

正解柴桑缆,仍看蜀道行。

樯乌相背发,塞雁一行鸣。

南纪连铜柱,西江接锦城。

凭将百钱卜,飘泊问君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入蜀
杜甫

正解柴桑缆,仍看蜀道行。
樯乌相背发,塞雁一行鸣。
南纪连铜柱,西江接锦城。
凭将百钱卜,飘泊问君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朋友李二十九弟晋肃去蜀地的情景。诗人首先看到柴桑的缆绳,心中隐约记起蜀道的行程;然后看到乌鸦在船上飞舞,和雁阵在天空中鸣叫。南边的纪江与铜柱相连,西边的江流通往锦城。最后,诗人想用百钱算卦,却只想向君子询问他在旅途中的安危。

注释

  • 柴桑:地名,位于今江西省,长江上游处。
  • 蜀道:指通往四川的道路,因其险峻而著称。
  • 樯乌:这里指船上的乌鸦,象征着旅途的孤独。
  • 塞雁:指大雁飞过,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离别的情景。
  • 南纪:指纪江,今南昌一带。
  • 铜柱:指铜柱山,地名。
  • 西江:指流向西方的江河,通往锦城(今成都)。
  • 百钱卜:用一百钱算卦,表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朋友的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称为“诗圣”。他的诗作多关注社会民生,反映了唐代的历史变迁和人民苦难。杜甫的诗风沉郁顿挫,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民生困苦。他在此时写下此诗,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送别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蜀地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开篇描绘了柴桑的缆绳,象征着出发的准备,紧接着引出蜀道的行程,表明了朋友即将踏上旅途的情形。诗中通过“樯乌相背发,塞雁一行鸣”的描写,构建了一幅孤独而又动人的画面,乌鸦与雁阵的飞翔暗示着离别的愁绪和对友人的无尽思念。之后,南纪与西江的描述则展现了地理的广阔与旅途的遥远,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友人行程的关切。最后一句“凭将百钱卜,飘泊问君平”,既是对未来命运的迷茫,也是对友人安危的牵挂,流露出深深的友情与人间的温情。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画面中蕴含着感伤,展现了杜甫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正解柴桑缆:诗人看见柴桑的缆绳,暗示出发的准备。
  2. 仍看蜀道行:目光转向蜀道,思绪随之展开,友人即将踏上旅途。
  3. 樯乌相背发:船上的乌鸦飞起,象征孤独与远行的开始。
  4. 塞雁一行鸣:大雁在空中鸣叫,渲染离别的愁绪。
  5. 南纪连铜柱:描绘南纪江与铜柱山的连接,强调地理的辽阔。
  6. 西江接锦城:西江流向锦城,暗示着旅途的遥远。
  7. 凭将百钱卜:用钱算卦,表达对未来命运的无奈。
  8. 飘泊问君平:向友人询问安危,流露出深厚的友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樯乌相背发,塞雁一行鸣”,形成和谐的音韵。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的情感,体现诗人的细腻。
  • 象征:乌鸦和大雁象征着孤独与离别,深化了情感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送别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及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作者人道主义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柴桑:象征出发的地点,预示着新的旅程。
  • 蜀道:象征着远行与艰难的旅途。
  • 乌鸦:代表孤独与相思。
  • 大雁: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铜柱与锦城:象征着地理的辽阔与人生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蜀道”主要指哪个地方?

    • A. 四川
    • B. 江西
    • C. 河南
    • D. 陕西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樯乌相背发”意在表达__

  3. 判断题: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友人的关心。 (对/错)

答案

  1. A. 四川
  2. 离别的孤独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
  • 《赠卫八处士》:杜甫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更注重于壮丽的景象。
  • 李白《送别》:强调离别的豪情,与杜甫的细腻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