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和定国惠竹皮枕谑句》

时间: 2025-01-26 03:39:27

老来山水兴弥深,不在长安侠少林。

它日只为林下计,不将锦被作呻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来山水兴弥深,不在长安侠少林。
它日只为林下计,不将锦被作呻吟。

白话文翻译:

老年时对山水的兴趣愈加浓厚,并不在于长安的繁华或少林的武侠。将来只为了在林下悠闲地生活,而不是将锦被当作呻吟的工具。

注释:

  • 老来:年老后。
  • 兴弥深:对某事的兴趣更加深厚,愈发热衷。
  • 长安:古都,象征繁华与喧嚣。
  • 侠少林:指武侠文化,少林寺是著名的武术圣地。
  • 它日:未来的某一天。
  • 林下计:在树林下谋划,意指过一种清静的生活。
  • 锦被:精致的被子,象征奢华与享乐。
  • 作呻吟:作为呻吟声,暗示痛苦或不满。

典故解析: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着繁华和权势。
  • 侠少林:少林寺与江湖侠客文化的结合,代表了武侠的理想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晁补之,字叔明,号随园,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水,表现乡愁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老年时期,表达了对山水之美的热爱和对世俗繁华的淡漠,体现了他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诗人经历了世事的沧桑,愈加珍视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开头两句“老来山水兴弥深,不在长安侠少林”,诗人强调自己在老年后对大自然的向往,已超越了对城市繁华与武侠文化的追求。通过对“山水”的热爱,晁补之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后两句则更为直接,表达了他所追求的生活理想:“它日只为林下计,不将锦被作呻吟”。这里,诗人用“林下计”来描绘理想中的闲适生活,呼应了前面的山水情怀,而“锦被作呻吟”则暗示了对奢华生活的拒绝。这一对比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物质的淡泊,也反映了他对精神世界的重视。

整首诗清新简练,情感深厚,透过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物质的超脱,晁补之向读者传达了一种追求自由与宁静的生活态度。这种价值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给予我们启示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老来山水兴弥深:随着年龄增长,对山水的喜爱愈加浓厚。
    • 不在长安侠少林:不再追求长安的繁华与少林的武侠生活。
    • 它日只为林下计:未来只想在树林下安静地生活。
    • 不将锦被作呻吟:不愿意把锦缎的被子当作痛苦的象征。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长安”和“山水”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选择。
    • 暗喻:锦被的提及暗示了奢华生活与内心痛苦之间的关系。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山水的向往和对物质生活的拒绝,表达了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心宁静的理念。

意象分析:

  • 山水:象征自然的宁静和诗人内心的归宿。
  • 长安:代表繁华与世俗的喧嚣。
  • 林下:隐喻清静与悠闲的生活状态。
  • 锦被:象征物质的享乐与内心的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什么事物的兴趣在老年时愈加浓厚?

    • A) 长安的繁华
    • B) 山水的景色
    • C) 武侠文化
  2. 诗中提到的“锦被”象征什么?

    • A) 奢华与享乐
    • B) 安静与宁静
    • C) 旅行与冒险
  3. 诗人在追求哪种生活方式?

    • A) 繁华都市生活
    • B) 清静自然生活
    • C) 江湖侠客生活

答案

  1. B) 山水的景色
  2. A) 奢华与享乐
  3. B) 清静自然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系列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晁补之的《复和定国惠竹皮枕谑句》更为直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物质的拒绝。王维的诗歌则更注重于山水意境的渲染和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晁补之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对这首诗有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