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送陈仁和自便东归。陈至上饶之一年,得子甚喜)》
时间: 2025-01-25 22:30: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永遇乐(送陈仁和自便东归)
作者:辛弃疾 〔宋代〕
紫陌长安,看花年少,无限歌舞。
白发怜君,寻芳较晚,卷地惊风雨。
问君知否,鸱夷载酒,不似井瓶身误。
细思量,悲欢梦里,觉来总无寻处。
芒鞋竹杖,天教还了,千古玉溪佳句。
落魄东归,风流赢得,掌上明珠去。
起看清镜,南冠好在,拂了旧时尘土。
向君道,云霄万里,这回稳步。
白话文翻译:
在紫陌和长安之间,看着年轻时的花影,尽享歌舞的无限乐趣。
白发人怜惜你,寻找花香已晚,卷起大地的风雨。
问你知道吗?鸱夷的酒杯,岂能像井瓶那样误了自己?
细细思量,悲欢都在梦中,醒来时总无法找到去处。
穿着芒鞋、背着竹杖,天意让我还了,千古的玉溪佳句。
落魄东归,风流倜傥,掌上的明珠却已远去。
起来照镜子,南冠的美好在于,拂去旧时的尘土。
向你道来,云霄万里,这一次稳稳地走。
注释:
- 紫陌:指紫色的小路,常用来形容长安的繁华。
- 鸱夷:古代一种酒名,形容豪饮。
- 井瓶身误:比喻误入歧途或迷失方向。
- 芒鞋竹杖:形容简朴的生活和洒脱的态度。
- 南冠:古代士人的帽子,象征士人的身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辛弃疾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和抗金将领,他的词风豪放激昂,情感真挚,常蕴含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辛弃疾送别友人陈仁和之际,表达了他对友人远行的祝福,同时流露出对过往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永遇乐》展现了辛弃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他自己的内心感受。在词中,作者通过对年轻时欢乐时光的回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描绘的“紫陌长安”充满了繁华与青春的气息,随之而来的“白发怜君”则让人意识到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词中对“鸱夷载酒”的提及,既是一种饮酒的豪情,也暗含对人生选择的沉思。随着词意的深入,作者逐渐转向对自身困境的反思,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但同时也透出一丝坚韧的希望。
最后,辛弃疾通过对南冠的描写,传达出一种从容淡定的态度,似乎在告诉友人,无论未来如何,心中那份清明和坚定才是最重要的。这首词不仅是对友人的送别,更是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充满了辛弃疾特有的豪情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紫陌长安:描绘繁华的场景,暗示青春的活力。
- 白发怜君:感叹岁月已逝,对友人的关切。
- 鸱夷载酒:喻饮酒豪放,彰显洒脱。
- 细思量:自省人生的悲欢离合。
- 芒鞋竹杖:象征简朴而高洁的生活态度。
- 落魄东归:反映落魄的现实与对往昔的追忆。
- 起看清镜:自省,反思过往。
- 向君道: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坚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掌上明珠”,比喻珍贵的人或事物。
- 对仗:如“悲欢梦里,觉来总无寻处”,对称工整,增强节奏感。
- 拟人:如“卷地惊风雨”,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与动作。
主题思想:
整首词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青春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辛弃疾在豪放之外的细腻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陌:象征繁华与青春。
- 白发:象征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芒鞋竹杖:象征简朴、洒脱的生活态度。
- 南冠:象征士人的身份与志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词中提到的“鸱夷”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酒
B) 一种花
C) 一种乐器
D) 一种鸟 -
填空题:诗中“落魄东归,风流赢得,掌上__去。”
-
判断题:这首词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对/错)
答案:
- A
- 明珠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青春时光的怀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体现对友人的思念与关怀。
诗词对比:
- 辛弃疾与李清照:两位词人皆以情感真挚著称,辛的豪放与李的婉约相互映衬。
- 辛弃疾与陆游:两人皆为爱国志士,辛的词多豪情壮志,陆的诗则多悲切之感。
参考资料:
- 《辛弃疾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