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
时间: 2025-01-10 22:32: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
作者:刘禹锡 〔唐代〕
长安旧游四十载,
鄂渚一别十四年。
后来富贵已零落,
岁寒松柏犹依然。
初逢贞元尚文主,
云阙天池共翔舞。
相看却数六朝臣,
屈指如今无四五。
夷门天下之咽喉,
昔时往往生疮疣。
联翩旧相来镇压,
四海吐纳皆通流。
久别凡经几多事,
何由说得平生意。
千思万虑尽如空,
一笑一言真可贵。
世间何事最殷勤,
白头将相逢故人。
功成名遂会归老,
请向东山为近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旧游和故人的怀念与感慨。长安的旧游已经有四十年,鄂渚的离别已过去十四年。后来经历了许多富贵的变化,但岁寒的松柏依然屹立不倒。初次见到贞元年间的文主时,云阙和天池一起飞舞,然而如今再看当年六朝的臣子,指头算来已经没有四五个了。夷门作为天下的咽喉,曾经常常生病,现在却被旧相友镇压,四海的气流也畅通无阻。久别之后经历了许多事情,如何能说出自己一生的意愿呢?无尽的思虑都化为虚空,然而一笑一言却是十分珍贵。世上最殷勤的是什么呢?是年老时与故人相逢。功成名就后会选择归老,愿意向东山做个邻居。
注释
- 长安:古都,代表繁华与旧时的生活。
- 鄂渚:指长江中的一个小岛,象征离别和思念。
- 贞元:唐代的一段年号,指代盛世。
- 六朝:指的是东吴、东晋、南朝等六个朝代,象征历史的变迁。
- 夷门:古代的一个地名,表明地理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为人风趣,才华横溢,参与政治,曾任多地官职,后因直言不讳遭贬,生活经历丰富。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刘禹锡的晚年,正值他人生的转折期。诗中反映了他对故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经历的感慨,传达出对昔日繁华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怀旧为主题,诗人通过对四十年长安旧游的追忆,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与人事变迁的感慨。开头两联通过对旧游的回忆与对时光的叹息,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从个人情感扩展至历史的变迁,对昔日的盛世与如今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无常。
诗中的“夷门天下之咽喉”一语,既指代历史的地理位置,又隐含着国家命运的沉浮,历史的变迁让人唏嘘不已。最后两联回归个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与交流,尤其是与故人相逢的珍贵。整体而言,诗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感与人文情怀,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安旧游四十载:作者回忆在长安的往昔,时光已经过去了四十年。
- 鄂渚一别十四年:与鄂渚的离别已有十四年,强调了与故地的情感联系。
- 后来富贵已零落:经历了许多变迁,昔日的荣华富贵已经消逝。
- 岁寒松柏犹依然:尽管世事变迁,松柏在寒冬中仍然傲然挺立,象征着坚韧与长久。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旧游与现状的对比,表现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变迁。
- 比喻:松柏象征长久与坚韧。
- 排比:多次使用“何由说得平生意”等句式,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人、旧地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与对时间流逝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安:代表繁华与记忆。
- 鄂渚:象征离别与思念。
- 松柏:象征坚韧与长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宋代
B. 明代
C. 唐代
D. 清代 -
“夷门天下之咽喉”是指什么? A. 地理位置
B. 文化交流
C. 人际关系
D. 经济发展 -
诗中提到的“岁寒松柏”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坚韧与长久
C. 富贵与荣华
D. 年轻与活力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将赴汝州》与《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故人的思念,前者更强调个人情感,后者则更多展现了国家的动荡与诗人的忧国之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刘禹锡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