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梦得暮秋晴夜对月相忆》

时间: 2025-01-11 21:41:37

霁月光如练,盈庭复满池。

秋深无热后,夜浅未寒时。

露叶团荒菊,风枝落病梨。

相思懒相访,应是各年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霁月光如练,盈庭复满池。
秋深无热后,夜浅未寒时。
露叶团荒菊,风枝落病梨。
相思懒相访,应是各年衰。

白话文翻译:

清澈的月光如丝绸般洒落,庭院中和池塘里都满是光辉。
深秋时节,天气已经没有了炎热,夜晚刚刚开始变得微凉。
露珠滴落在荒菊的叶子上,风中摇曳的枝条上,梨树的果实也因病而凋零。
彼此思念却懒于相访,想必是因为各自都已衰老。

注释:

  • 霁月:指雨后明亮的月光。
  • 如练:形容月光洁白如丝绸。
  • 盈庭:满满的洒在庭院里。
  • 复满池:同样满满地洒在池塘里。
  • 无热后:指秋深的时候,没有了夏日的炎热。
  • 夜浅未寒:夜晚刚刚开始,尚未感到寒意。
  • 露叶:露珠洒在叶子上。
  • 荒菊:生长在荒地的菊花。
  • 病梨:指因病而凋零的梨树。
  • 懒相访:懒得去探望对方。
  • 各年衰:各自都已年老衰退。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其表现的思乡之情和秋天的意境在古诗中屡见不鲜。秋天常被视为思念与孤独的象征,诗人在描写美丽的秋夜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挂念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内容丰富,尤其擅长描写人情世故和自然风光。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人生的秋冬交替之际,诗人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对友人的思念,结合时节的变化,表达了深沉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晴朗的秋夜,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头两句用“霁月光如练”描绘出一种清新而明亮的夜空,给人以宁静而优雅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秋深无热后,夜浅未寒时”强调了秋天的特征,夜晚的温柔与微凉,营造出一种恬淡的氛围。

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转向个人情感的表达,尤其是对友人的思念。“露叶团荒菊,风枝落病梨”通过对秋季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现出一种萧瑟与凋零。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观察,更是对人生无常、朋友老去的感慨。

最后两句“相思懒相访,应是各年衰”道出了诗人对朋友的无奈与思念,虽有相思之情,却因年岁已高,懒于往来。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整首诗在清丽的外表下,蕴含了深刻的生命感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夜晚的月光,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第二联通过季节的变化,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温暖的消逝。
    • 第三联用自然景象展现内心的孤独,暗含衰败的意象。
    •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友人相思的无奈,增添了情感的沉重感。
  2. 修辞手法:

    • 比喻:“霁月光如练”将月光比作丝绸,生动形象。
    • 对仗:“盈庭复满池”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露珠与自然景象之间的细腻结合,赋予了情感。
  3.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因年岁渐长所带来的无奈与孤独。

意象分析:

  • 月光:象征着美好与宁静,同时也暗示了孤独。
  • 秋天:代表着收获与衰败,暗含人生的无常。
  • 荒菊与病梨: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凋零,折射出诗人的感伤。
  • 相思: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霁月光如练”中的“霁月”指的是什么? A. 雨后的月亮
    B. 晴朗的白天
    C. 雪后的白天
    D. 云雾缭绕的夜晚

  2. 诗中提到的“荒菊”最能代表什么? A. 生命的繁荣
    B. 生命的凋零
    C. 春天的生机
    D. 夏日的热烈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愤怒
    C. 无奈与思念
    D. 疲惫与绝望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白居易《酬梦得暮秋晴夜对月相忆》与杜甫《月夜忆舍弟》
    • 两者都在月夜中表达思念,白居易侧重于对友人的思念,而杜甫则是对弟弟的挂念,情感基调虽相似,但背景与意象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全集》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