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孝立挽词》
时间: 2025-02-04 15:42: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孝立挽词
作者: 冯时行 〔宋代〕
斯人已矣舟移壑,
惆怅九原谁可作。
灵光长与孤月孤,
幻化偶随落叶落。
人间好事平生有,
留得芬香传万口。
杨侯宅畔蜀江边,
霜立梅花醉哀酒。
伯仲如林吾所爱,
俯仰十年无一在。
鬓边日月去如飞,
老怀不待秋风悲。
白话文翻译:
这位已故的人,舟船已移向山涧,
令人惆怅的是,谁能再到九原去祭奠呢?
灵光常伴孤月,
幻影偶随落叶飘零。
人间的美好事情一生都有,
留得芳香传遍万家口耳。
杨侯的宅旁,蜀江边,
霜降梅花,醉饮哀酒。
我所爱的兄弟如同树林般繁茂,
但低头仰望,十年间无一人陪伴。
鬓边的白发和岁月如飞而逝,
老怀不待秋风来临,已感伤悲。
注释:
- 斯人已矣:指已故的人,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
- 舟移壑:船只已驶向山涧,象征逝者已离开。
- 九原:古代传说中的墓地,表示追思和祭奠的地方。
- 灵光:指逝者的灵魂,常与月亮相伴,形容孤独。
- 落叶落:比喻生命的无常。
- 芬香传万口:指美好的事物能够被后人传颂。
- 杨侯:可能指某位历史人物的宅邸,蜀江是指四川的江河。
- 霜立梅花:描绘寒霜中梅花的景象,象征坚韧。
- 伯仲:指兄弟,表达对亲人的怀念。
- 俯仰十年无一在:感慨时间的流逝,亲友的缺失。
- 鬓边日月:指时间的流逝,白发的增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时行,字子美,号惟庵,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挽词著称。其作品多描绘人情冷暖,表达对亡友的哀思,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为冯时行为好友石孝立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惆怅与思索。
诗歌鉴赏:
《石孝立挽词》是一首深情而富有哲理的挽诗,诗人在悼念逝者的同时,也在思考生命的意义。开篇以“斯人已矣舟移壑”引入,直接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哀悼。接下来,作者用“惆怅九原谁可作”来表达对友人的追思和对生死的感慨,暗示了人无法再回到过去的无奈。
整首诗将自然景象与人间情感相结合,表现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尤其是“灵光长与孤月孤,幻化偶随落叶落”,将逝者的灵魂与孤独的月亮相联结,传达出一种悲凉的美感。诗中反复出现的“留得芬香传万口”,不仅展现了逝者生前的美好,也体现了作者希望其友谊永存的情感。
最后两句“鬓边日月去如飞,老怀不待秋风悲”更是将时间的流逝与老去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地描绘了面对死亡时的无奈与悲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感同身受,展现了冯时行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斯人已矣舟移壑:已故的人已经离开,舟船已驶离深渊,象征生命的结束。
- 惆怅九原谁可作:对逝者的思念,感叹没有人能替代他。
- 灵光长与孤月孤:逝者的灵魂如孤月般长伴,象征孤独。
- 幻化偶随落叶落:生命如落叶般无常,幻影随风而逝。
- 人间好事平生有:生前美好的事情仍然存在。
- 留得芬香传万口:美好的回忆将被后人传颂。
- 杨侯宅畔蜀江边:描绘与逝者相关的地理背景,增添怀旧色彩。
- 霜立梅花醉哀酒:梅花在寒霜中独立,象征坚韧与悲伤。
- 伯仲如林吾所爱:兄弟如同树林般繁茂,表达对亲友的深切怀念。
- 俯仰十年无一在:十年间,亲人朋友如白云般消散。
- 鬓边日月去如飞:时间飞逝,白发渐生。
- 老怀不待秋风悲:感叹老去的无奈,内心的悲伤不待秋风而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灵光”比喻灵魂,与“孤月”结合,表现孤独。
- 拟人:将“落叶”赋予生命,表达生命的脆弱。
- 对仗:如“俯仰十年无一在”对“鬓边日月去如飞”,增强韵律感。
- 象征:梅花、落叶等自然意象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坚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逝者为中心,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对友谊的怀念,以及面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悲伤。作者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情感,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舟:象征生命的旅程与转瞬即逝。
- 孤月:孤独与思念的象征。
- 落叶: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梅花:坚韧与高洁,象征友情的珍贵。
- 霜:时间的流逝与严寒,象征人生的苦涩。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传达了诗人对生命、友谊和时间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和人文关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九原”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祭奠的地方
- B. 逝者的家乡
- C. 诗人的故乡
-
“霜立梅花”的意象表达了什么?
- A. 寒冷和孤独
- B. 美好和温暖
- C. 快乐和欢笑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生命的无常
- B. 对逝者的怀念
- C. 友情的珍贵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之涣的作品,表达了离别的感伤。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表现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同样表达了对过往的回忆与怀念,但更侧重于豪情壮志的表现。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深远的思索,情感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