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新居十三首 其九》

时间: 2025-01-10 22:56:27

和煖绕林行,新贫足喜声。

埽渠忧竹旱,浇地引兰生。

山客凭栽树,家僮使入城。

门前粉壁上,书著县官名。

意思解释

原上新居十三首 其九

原文展示

和煖绕林行,新贫足喜声。
埽渠忧竹旱,浇地引兰生。
山客凭栽树,家僮使入城。
门前粉壁上,书著县官名。

白话文翻译

温暖的春风环绕着树林,生活虽贫困,但却充满了快乐的声音。
在扫除渠水的同时,因竹子缺水而忧虑,浇灌土地以使兰花生长。
山中的客人靠着栽种的树木,家里的仆人则去城里办事。
门前的粉墙上,写着县官的名字。

注释

  • 和煖:指温暖的春风。
  • 新贫:新近的贫困,表示生活条件并不富裕。
  • 埽渠:清扫水渠。
  • 忧竹旱:担心竹子因干旱而受损。
  • 引兰生:浇灌土地使兰花生长。
  • 山客:指居住在山中的人。
  • 家僮:家中的仆人。
  • 粉壁:粉刷过的墙壁。
  • 书著县官名:墙上写有县官的名字,表明身份。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县官名”可以看作是对当时地方官吏制度的反映,显示出作者对于社会地位和官场文化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建,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常描写乡村生活和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多关注平民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变迁,诗人通过描写新居生活,反映了当时农村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诗歌鉴赏

王建的《原上新居十三首》其九,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新居生活的乐趣与困扰。首句“和煖绕林行”展现了春天的温暖气息,诗人虽然生活贫困,但却在自然的围绕中找到了快乐。接着,诗中提到的“埽渠忧竹旱”则揭示了生活中的忧虑,尤其是对自然条件的关注。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也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山客凭栽树”则描绘了诗人依靠自然的生活方式,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理想。而“家僮使入城”则反映了村庄生活的社会结构,仆人去城里办事,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与联系。最后一句的“门前粉壁上,书著县官名”则将诗的视角引向社会,县官的名字暗示了权力与社会地位,表现了平民对官员的认同与期待。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与人际关系的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和煖绕林行:春天的温暖让树林生机勃勃,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 新贫足喜声:尽管生活贫困,但依然有快乐的声音,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
  • 埽渠忧竹旱:清扫水渠时感到竹子因为缺水而忧心,体现出对自然的关心。
  • 浇地引兰生:通过浇水来促进兰花的生长,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山客凭栽树:山中人依靠栽种的树木生存,体现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家僮使入城:仆人进入城市办事,展示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联系。
  • 门前粉壁上,书著县官名:墙上书写的县官名字,象征着社会的秩序与结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风比作人们生活的温暖,暗示生活的美好。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使得语言更具节奏感。
  • 拟人:让春风、竹子等自然元素具备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新居生活的细节,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人们在贫困中仍然追求美好生活的乐观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地位的关注。

意象分析

  • 春风:象征温暖、希望与生机。
  • 竹子:象征坚韧与自然的美。
  • 兰花:象征高雅与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 县官:代表社会权力与地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新贫”是什么意思? A. 新近的富裕
    B. 新近的贫困
    C. 新近的快乐
    D. 新近的忧虑

  2. “门前粉壁上,书著县官名”反映了什么? A. 诗人的身份
    B. 社会的阶层结构
    C. 自然环境
    D. 家庭生活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建的《原上新居》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但王建更侧重于个人的生活体验,而白居易则更注重社会的普遍性和人情的流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建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