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台州隐静寺》
时间: 2025-01-10 23:52: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隐静灵仙寺天凿,
杯度飞来建岩壑。
五峰直上插银河,
一涧当空泻寥廓。
崆峒黯淡碧琉璃,
白云吞吐红莲阁。
不知势压天几重,
钟声常闻月中落。
白话文翻译:
隐静的灵仙寺如天上凿成,
酒杯般的飞来石柱建在山谷。
五座峰峦直插入银河,
一条山涧从空中倾泻而下,显得辽阔无边。
崆峒山显得黯淡如碧琉璃,
白云缭绕吞吐着红莲阁。
不知这重重的山势有多压天,
钟声常常在月中回响落下。
注释:
- 隐静: 隐秘而宁静,形容寺庙环境幽静。
- 灵仙寺: 指的是台州的隐静寺,寓意灵动而神秘的仙人之地。
- 天凿: 形容山势高耸,如同天上凿成的一样。
- 杯度: 比喻山石像酒杯一样,形状独特。
- 五峰: 指五座山峰,象征直上高空,壮观。
- 银河: 指天上的星河,这里形容山峰的高耸。
- 一涧: 指一条山涧,形容水流的壮观。
- 崆峒: 指山名,常用来形容高山。
- 碧琉璃: 形容山色如碧玉琉璃般清丽。
- 白云: 形容云彩的飘逸。
- 红莲阁: 指寺内建筑,象征美丽的景致。
- 势压天: 指山势的雄伟。
- 钟声: 指寺庙的钟声,常在夜里响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唐代诗人,字子云,深受当时文人喜爱,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风格清新自然,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创作背景:
《题台州隐静寺》创作于王建游历台州隐静寺时,受到自然景观的启发,表达了对寺庙幽静环境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王建在《题台州隐静寺》中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隐静寺的壮丽景色和幽静氛围。全诗开头以“隐静灵仙寺天凿”引入,生动地展示了寺庙的神秘感,仿佛这座寺庙是天上神仙的居所,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接下来的描写中,“五峰直上插银河”更是体现了山的高耸和气势,给人以震撼。诗中对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敬畏。
在意象上,王建通过“白云吞吐红莲阁”描绘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美,仿佛白云与莲阁融为一体,形成了宁静而又富有灵气的空间。诗末的“钟声常闻月中落”则为全诗增添了几分孤寂与思考,钟声在夜空中回响,仿佛在诉说着古寺的悠久历史和人世的变迁。
整首诗在气势与情感上都极为丰富,展现了王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唐代诗人的独特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隐静灵仙寺天凿: 描写寺庙环境的神秘与宁静,给人一种超凡的感觉。
- 杯度飞来建岩壑: 形容山石的独特形态,展现自然的奇妙。
- 五峰直上插银河: 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山的挺拔与辽阔。
- 一涧当空泻寥廓: 强调山涧的奔流以及其壮观的场面。
- 崆峒黯淡碧琉璃: 通过色彩的对比渲染出山的神秘与美丽。
- 白云吞吐红莲阁: 描绘了云雾与建筑的交融,表现了环境的和谐美。
- 不知势压天几重: 感慨山势的巍峨,表达对自然的敬畏。
- 钟声常闻月中落: 通过钟声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孤寂与哲思。
修辞手法:
- 比喻: “杯度”将石柱比作酒杯,形象生动。
- 夸张: “五峰直上插银河”形容山的高度,增加了视觉冲击。
- 对仗: 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山水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 象征坚韧与高贵,代表自然的伟大。
- 水: 象征生命与流动,表现生命的变化与无常。
- 白云: 代表宁静与飘逸,寓意心灵的自由。
- 红莲阁: 象征美丽与神圣,表现人类对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建的《题台州隐静寺》主要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A. 雪山
B. 寺庙与山水
C. 城市风光
D. 海洋 -
“五峰直上插银河”中的“五峰”指的是什么? A. 五个小山丘
B. 五座高峰
C. 五条河流
D. 五个村庄 -
诗中提到的“隐静灵仙寺”主要表现了什么特点? A. 热闹
B. 宁静
C. 现代
D. 破旧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 《庐山谣》 by 李白
- 《山中问答》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王建《题台州隐静寺》与王维《鹿柴》:两者都描写了自然景色,但王建更侧重于山水的壮丽,而王维则更注重于环境的宁静与心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王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