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志士难推毂,将如高子何。
心期诚不浅,余论或相多。
欲向沧洲去,还能小艇麽。
鸬鹚西照处,相并晒渔蓑。
白话文翻译:
志士们的理想难以实现,那么高子(高适)又该如何呢?
我的心愿并不浅薄,与你的讨论或许会有很多。
想要去沧洲(指理想境地),难道还可以乘小船吗?
在鸬鹚西照的地方,我们一起晒着渔蓑。
注释:
- 志士:有志向的人,追求理想与抱负的人。
- 推毂:比喻推举、支持某人或某事。
- 高子:指高适,唐代著名诗人。
- 心期:心中期望、愿望。
- 沧洲:暗指理想的境地或归宿。
- 小艇:小船,象征力量和资源的有限。
- 鸬鹚:一种水鸟,常用作捕鱼的助手。
- 渔蓑:渔夫用的蓑衣,象征渔民的生活。
典故解析:
“高子”指的是唐代诗人高适,因其有“志士”的精神,诗中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艰难的反思。“沧洲”可以理解为一种理想的境界,象征着高远的追求和渴望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底,江西人,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苏轼的好友,属于“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豪放的个性和精湛的书法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黄庭坚对理想与现实进行思考的时期,表达了他对志士的关注和对理想追求的坚定信念。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次韵高子勉十首》通过“志士难推毂”的开篇,直接抒发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诗中提到的“高子”不仅是高适的象征,更是所有有志之士的代表。通过对心中深切期望的表达,诗人与志士们的情感紧密相连,展现出一种共鸣的力量。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以“欲向沧洲去,还能小艇麽?”感叹理想的遥不可及,表现出一种微弱的自嘲与无奈。小艇象征着力量的不足,使得追求理想的道路显得艰难而漫长。而最后一句“鸬鹚西照处,相并晒渔蓑”,则将生活的细腻与简单的渔民生活相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思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整首诗以情感为主线,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展现了黄庭坚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志士难推毂:理想追求者的事业难以推进。
- 将如高子何:那么高适这样的志士又该如何面对?
- 心期诚不浅:我的理想抱负是非常深厚的。
- 余论或相多:与他人讨论时或许会有很多见解。
- 欲向沧洲去:想要去理想的境地。
- 还能小艇麽:难道还可以依靠小船去实现吗?
- 鸬鹚西照处:在鸬鹚西边的阳光照耀下。
- 相并晒渔蓑:与他人一起晒渔夫的蓑衣。
修辞手法:
- 比喻:小艇比喻力量的不足。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心期诚不浅”和“余论或相多”。
- 象征:鸬鹚和渔蓑象征着渔民的生活和理想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强调了理想追求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实现理想的困难,传达出一种对社会现状的反思和对理想的执着。
意象分析:
- 志士:象征追求理想的人,代表着勇气与奋斗。
- 沧洲:理想的象征,代表着心灵的归宿。
- 小艇:象征力量的有限,表明追求理想的艰辛。
- 鸬鹚:象征自然与生活的和谐,暗示简单而满足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志士难推毂”中的“志士”指的是谁?
A. 高适
B. 追求理想的人
C. 渔民 -
诗中“沧洲”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的境地
C. 短暂的快乐 -
“小艇”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力量的不足
B. 理想的实现
C. 人生的航程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黄庭坚与李白的诗风不同,黄庭坚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哲理的探讨,而李白则多表现豪放与奔放的个性。两者在追求理想的态度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方式却大相径庭。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