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时间: 2025-01-27 04:00:46

万物权衡在有莘,孰称社稷与君民。

君王亦有桐宫去,寄语南巢莫怨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物权衡在有莘,孰称社稷与君民。君王亦有桐宫去,寄语南巢莫怨人。

白话文翻译:

世间万物的权衡在于有莘,谁能真正代表国家和百姓。君王也有离开桐宫的时候,告诉南巢不要怨恨任何人。

注释:

  • 万物权衡在有莘:有莘,古代地名,这里指代权力的中心。
  • 孰称社稷与君民:社稷,国家的代称;君民,君王和百姓。
  • 君王亦有桐宫去:桐宫,古代君王的宫殿。
  • 寄语南巢莫怨人:南巢,地名,这里可能指代某个特定的地方或人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政治和社会的深刻见解。这首诗可能是在评论当时的政治局势或君王的行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特定政治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作者对权力、国家和君民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权力中心的看法和对君王行为的评论。诗中“万物权衡在有莘”一句,暗示了权力的集中和重要性,而“孰称社稷与君民”则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谁能真正代表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后两句“君王亦有桐宫去,寄语南巢莫怨人”则表达了作者对君王行为的理解和对特定群体的劝诫,体现了作者的智慧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万物权衡在有莘”:指出权力的中心和重要性。
  • 第二句“孰称社稷与君民”:提出一个深刻的问题,关于谁能真正代表国家和百姓。
  • 第三句“君王亦有桐宫去”:指出君王也有离开权力中心的时候。
  • 第四句“寄语南巢莫怨人”:对特定群体提出劝诫,不要怨恨任何人。

修辞手法:

  • 比喻:“万物权衡在有莘”中的“有莘”比喻权力的中心。
  • 设问:“孰称社稷与君民”通过设问引发思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权力、国家和君民关系的思考,强调了权力的重要性和对君王行为的理解。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有莘、社稷、桐宫、南巢。
  •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有莘象征权力的中心,社稷象征国家,桐宫象征君王的权力,南巢可能象征特定的地方或人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有莘”指的是什么? A. 权力的中心 B. 古代地名 C. 君王的宫殿 D. 国家的代称

  2. “孰称社稷与君民”这句话的意思是? A. 谁能真正代表国家和百姓 B. 君王和百姓的关系 C. 国家的权力中心 D. 君王的宫殿

  3. “君王亦有桐宫去”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A. 君王离开权力中心 B. 君王的宫殿 C. 国家的代称 D. 权力的中心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探讨国家和社会的动荡。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对国家和百姓的关怀。

诗词对比:

  • 陈普的《咏史》与杜甫的《春望》:都涉及对国家和政治的思考。
  • 陈普的《咏史》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表达了对国家和百姓的关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宋诗鉴赏辞典》
  • 《陈普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