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学连公挽诗二首》
时间: 2025-01-27 04:03: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弱冠论交老更坚,平生风义想前贤。
银峰告政一千里,雁塔联名四十年。
漫许赤心酬雨露,终成白发傲林泉。
酸风送子寒山暮,鸣壑摇松亦泫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感情和对人生经历的感慨。作者年轻时交友,到了老年却更加坚定;一生所追求的理想和风范使他想起前辈。即使身处一千里之外的银峰山,依然能传达政事的声音;而雁塔上的名字在四十年间也始终未变。即使对朋友的赤诚之心如同雨露般滋润,也终究会让人白发苍苍,却依然傲然于山林泉水之间。随着寒风送走朋友,夜晚的山景也让人感到凄凉,松树在山谷间摇曳,似乎在为离别而流泪。
注释:
- 弱冠:指二十岁,古人称二十岁为“弱冠”。
- 平生风义:指一生中所追求的理想和气节。
- 银峰:可能指某个山名,象征远方。
- 雁塔:指某座塔,象征历史和荣耀。
- 赤心:指真诚的心意。
- 酬雨露:比喻报答恩泽。
- 泫然:含泪,流泪的样子。
典故解析:
- “弱冠”及“平生风义”反映了古人重视年龄与德行的观念,强调交友与年长者的影响。
- “雁塔”与“银峰”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代表着知识和历史的积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字宗弼,号怀甫,生于北宋时期,后期生活在南宋,因其文学成就和对后代文人的影响而被广泛赞誉。他的诗多描写自然和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李弥逊晚年时所作,时值自己与朋友离别之际,充满了对过往友情的回忆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宝学连公挽诗二首》展现了李弥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及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开头的“弱冠论交老更坚”便表明了他与友人的交情从年轻时就已建立,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愈加坚定。诗中提到的“平生风义想前贤”,则表现了他对前辈的敬仰与追求,展示出一种对理想与道德的坚持。
接下来的句子中,李弥逊通过“银峰”和“雁塔”的意象,将地理与时间的距离感结合,表达了即使相隔千里,心中对政事的关注与对友人情谊的牵挂。尤其是“漫许赤心酬雨露,终成白发傲林泉”,不仅反映了他对友谊的真诚与付出,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尽管白发苍苍,仍然傲然于山林之间,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令人敬佩。
最后两句,借助“酸风”和“鸣壑”展现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深刻联系,表现出离别时的凄凉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友谊的珍视,也有对生命的感悟,显示了李弥逊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弱冠论交老更坚:年轻时交朋友,年长后更加坚定。
- 平生风义想前贤:一生所追求的理想和气节让人想起前辈。
- 银峰告政一千里:即使在遥远的地方,也能感受到政事的声音。
- 雁塔联名四十年:四十年来的友谊始终未变。
- 漫许赤心酬雨露:即使付出真诚的心意,仍然要面对时间的流逝。
- 终成白发傲林泉:最终白发却仍然傲然于自然之间。
- 酸风送子寒山暮:寒风送走了朋友,夕阳西下,景色凄凉。
- 鸣壑摇松亦泫然:山谷中的松树摇曳,也似乎在流泪。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谊比作雨露,表达了滋养与回报的关系。
- 对仗:诗中有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李弥逊对理想、道义和自然的感悟,情感真挚,意味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峰:象征远方与理想的追求。
- 雁塔:象征历史与记忆的积淀。
- 寒山:象征孤独与凄凉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弱冠”指的是几岁?
A. 18岁
B. 20岁
C. 22岁
D. 25岁 -
诗中提到的“雁塔”代表什么?
A. 一个地名
B. 友谊的象征
C. 历史的积淀
D. 以上皆是 -
诗人最终的态度是?
A. 悲伤
B. 愤怒
C. 傲然
D. 绝望
答案:
- B. 20岁
- D. 以上皆是
- C. 傲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李弥逊的《宝学连公挽诗》在主题上都关注人生和友情,但李白更显豪放,而李弥逊则更为细腻与沉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李弥逊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