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岸石湿黏萍,一渠流水清。
每来疑雨过,少立见鱼行。
树隔炎歊远,桥分午影平。
主人契幽事,客到出相迎。
白话文翻译:
岸边的石头湿滑,水面漂浮着浮萍,一条清澈的渠水缓缓流过。每次来到这里,总以为是下过雨,偶尔停留时可以看到鱼儿游动。树木隔着炎热的微风,桥上分开的午后影子显得平坦。主人早已约好幽静的事情,客人到来时,主人便出来迎接。
注释:
- 湿黏:湿滑且粘腻,形容岸边石头浸水后变得滑。
- 渠:指水渠,这里形容水流清澈。
- 疑雨过:疑似刚下过雨,形容水面清澈如洗的状态。
- 少立见鱼行:偶尔停下时能看到鱼在水中游动。
- 炎歊:炎热的微风。
- 午影平:中午的影子显得平坦而均匀。
- 契幽事:约定的幽静事情,指与朋友相聚的轻松愉快。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沈说,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文风和独特的意象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故,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沈说与友人聚会之时,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以及对人际交往的珍视。
诗歌鉴赏:
《渠流》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际交往的诗。诗的开头通过岸边的湿滑石头和清澈的水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处幽美的山水之中。诗中“每来疑雨过”一句,传达出诗人对水面清澈的赞叹,水流的清澈让人误以为刚下过雨,进一步突显了环境的宁静与优美。接着,诗人描写了树木的隔膜与桥影的平坦,表现出一种静谧的午后时光,给人以悠闲自在之感。最后两句则回归人际交往,主人早已准备好迎接客人,显示出诗人对于友谊的重视与珍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境,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重。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岸石湿黏萍,一渠流水清。”:描写自然景色,岸边的石头湿滑,水面漂浮着浮萍,清澈的水流让人感到清新。
- “每来疑雨过,少立见鱼行。”:每次来到这里,总觉得像是下过雨,偶尔停留时能看到鱼儿在水中游动,表现出环境的生机。
- “树隔炎歊远,桥分午影平。”:树木隔开了炎热的风,桥上的影子在午后显得平坦,传达出一种静谧的感觉。
- “主人契幽事,客到出相迎。”:主人早已约定好幽静的事情,客人到来时,主人出门迎接,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温暖。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疑雨过”,形象地比喻水面清澈。
- 拟人:水流与鱼儿的生动描写,使自然景物仿佛有了生命。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惜,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岸石:象征着自然的坚固与静谧。
- 流水:代表着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推移。
- 树与桥: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树木的存在为环境增添了生机,而桥则连接着人与人的距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湿黏萍”主要形容了什么?
- A. 水流
- B. 岸边的石头
- C. 浮萍
- D. 树木
-
诗人每次来此地时总以为:
- A. 下过雨
- B. 有风
- C. 有人
- D. 有鱼
-
诗中“桥分午影平”表达了哪个意象?
- A. 热闹
- B. 安静
- C. 动乱
- D. 冷漠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对比沈说的《渠流》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沈说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交融与友谊的温馨,而王维则在秋景中渗透出一种孤寂的哲思,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沈说的诗中温暖友好的氛围与王维的清冷孤寂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侧重点。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大辞典》
- 《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