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月》
时间: 2025-01-11 10:48: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月虽至明,终有霭霭光。
不似秋冬色,逼人寒带霜。
纤粉澹虚壁,轻烟笼半床。
分晖间林影,馀照上虹梁。
病久尘事隔,夜闲清兴长。
拥抱颠倒领,步屣东西厢。
风柳结柔援,露梅飘暗香。
雪含樱绽蕊,珠蹙桃缀房。
杳杳有馀思,行行安可忘。
四邻非旧识,无以话中肠。
南有居士俨,默坐调心王。
款关一问讯,为我披衣裳。
延我入深竹,暖我于小堂。
视身琉璃莹,谕指芭蕉黄。
复有比丘溢,早传龙树方。
口中秘丹诀,肘后悬青囊。
锡杖虽独振,刀圭期共尝。
未知仙近远,已觉神轻翔。
夜久魂耿耿,月明露苍苍。
悲哉沉眠士,宁见兹夕良。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明月虽然已经来到,但仍有轻薄的云雾遮挡着光辉。它与秋冬的颜色不同,不会让人感到寒冷和霜冻。柔和的粉色映在虚幻的墙壁上,轻烟笼罩着半张床。阳光透过林间的影子,余晖洒在虹梁上。病了很久,世俗的事物让我隔离,夜晚闲适而清静的兴致长久不衰。拥抱时衣服颠倒,走动时鞋子也在东西厢里。风吹柳枝,柔软如绳,梅花的露水散发出暗香。雪中樱花绽放花蕊,露珠般的桃花缀满房间。心中隐隐有些思念,行走间又能忘却。四周的邻居不再是旧识,无法倾诉我心中的烦恼。南边有位居士端坐,默默调心。轻轻敲门问候,为我披上衣裳。邀我进入深竹林,温暖我在小堂内。看着自己如琉璃般明亮,手指向那黄绿的芭蕉。还有比丘满溢的智慧,早已传授龙树的法门。口中念着秘法,肘后悬挂着青囊。虽然手中的锡杖是孤独的,但与刀圭的情谊总是可以共享。未知仙境的近与远,早已感到神魂轻盈飞翔。夜深人静,灵魂依然惦念,月光明亮,露水苍茫。可悲的是那些沉沉入睡的人,难得见到今夜的良好景致。
注释
- 霭霭:形容轻雾或云气。
- 纤粉:指淡淡的粉色。
- 虚壁:指虚幻的墙壁,可能是指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 羁绊:指被世俗事物所束缚、隔离。
- 比丘:佛教中出家的僧人。
- 龙树:指龙树菩萨,佛教著名的哲学家和大乘佛教的创立者之一。
- 锡杖:佛教僧侣的法器,象征权威和教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号马子,唐代诗人,晚唐文学的代表之一,与白居易齐名。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清新婉约之作,也有严肃沉郁的作品。元稹在政治上历任多职,曾任宰相,生平经历丰富。
创作背景
《春月》创作于元稹晚年,时他身心俱疲,纵有清兴,却常常被世俗烦扰。此诗表现了他在春月明媚的夜晚,借助月光与自然的交融,带来内心的清静与思考。
诗歌鉴赏
《春月》是元稹一首充满春意的抒情诗,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月光和自然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思绪。整首诗运用细腻的描写,将春月的明亮与柔和的气息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就对春月的描绘,使用“霭霭光”来展现春天的温和,接着与秋冬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春天的生机与温暖。
诗中多处提到自然景物,如“风柳”、“露梅”、“樱绽蕊”等,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仿佛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春风拂面、花香四溢的场景。同时,诗人通过描绘个人在春月下的思索与感受,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感悟与哲思。
元稹在诗中流露出对世俗的疏离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及对生命意义的反思。最后那句“宁见兹夕良”更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慨,表现了对短暂生命和美好时光的深刻认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月虽至明,终有霭霭光。
春天的明月虽然亮,但仍然有淡淡的云雾。 -
不似秋冬色,逼人寒带霜。
不像秋冬的颜色,令人感到寒冷和霜冻。 -
纤粉澹虚壁,轻烟笼半床。
柔和的粉色映在虚幻的墙壁上,轻烟笼罩着半张床。 -
分晖间林影,馀照上虹梁。
阳光透过林间的影子,余晖洒在虹梁上。 -
病久尘事隔,夜闲清兴长。
久病与世俗的事情隔离,夜晚的闲适让我兴致长久。 -
拥抱颠倒领,步屣东西厢。
拥抱时衣服颠倒,走动时鞋子也在东西厢里。 -
风柳结柔援,露梅飘暗香。
风吹柳枝,柔软如绳,梅花的露水散发出暗香。 -
雪含樱绽蕊,珠蹙桃缀房。
雪中樱花绽放花蕊,露珠般的桃花缀满房间。 -
杳杳有馀思,行行安可忘。
心中隐隐有思念,行走间又能忘却。 -
四邻非旧识,无以话中肠。
四周邻居不再是旧识,无法倾诉心中的烦恼。 -
南有居士俨,默坐调心王。
南方有位居士端坐,默默调心。 -
款关一问讯,为我披衣裳。
轻轻敲门问候,为我披上衣裳。 -
延我入深竹,暖我于小堂。
邀我进入深竹林,温暖我在小堂内。 -
视身琉璃莹,谕指芭蕉黄。
看着自己如琉璃般明亮,手指向那黄绿的芭蕉。 -
复有比丘溢,早传龙树方。
还有比丘满溢的智慧,早已传授龙树的法门。 -
口中秘丹诀,肘后悬青囊。
口中念着秘法,肘后悬挂着青囊。 -
锡杖虽独振,刀圭期共尝。
虽然手中的锡杖是孤独的,但与刀圭的情谊总是可以共享。 -
未知仙近远,已觉神轻翔。
未知仙境的近与远,早已感到神魂轻盈飞翔。 -
夜久魂耿耿,月明露苍苍。
夜深人静,灵魂依然惦念,月光明亮,露水苍茫。 -
悲哉沉眠士,宁见兹夕良。
可悲的是那些沉沉入睡的人,难得见到今夜的良好景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晚的宁静比作心灵的清净。
- 拟人:将月光描绘得有生命,赋予其情感。
- 对仗:如“拥抱颠倒领,步屣东西厢”,体现了工整的语言结构。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描绘了春月的明亮和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月:象征新生与希望。
- 霭霭光:代表柔和而模糊的光,暗示着生活的细腻与变化。
- 梅、樱、桃:象征春天的繁华与生机。
- 锡杖、比丘:象征佛教的智慧和内心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春月》的作者是? A. 白居易
B. 元稹
C. 李白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比丘”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佛教僧人
C. 古代学者
D. 游子 -
“拥抱颠倒领”中的“颠倒”指的是什么? A. 行走
B. 拥抱时衣服的翻转
C. 心情的变化
D. 梦境的迷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忆江南》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元稹与白居易的作品常常相互呼应,二人都关注社会与自然,但元稹的作品更为细腻,倾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白居易则更注重社会的现实与人情的温暖。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集》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