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数蓂(元和中作)》
时间: 2025-01-26 02:29: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得数蓂(元和中作)
作者: 元稹
将课司天历,先观近砌蓂。
一旬开应月,五日数从星。
桂满丛初合,蟾亏影渐零。
辨时长有素,数闰或馀青。
坠叶推前事,新芽察未形。
尧年始今岁,方欲瑞千龄。
白话文翻译:
我将要准备天文历法,首先观察近旁的蓂草。
一旬之内,月亮应当出现,五天就要数一次星辰。
桂树的花朵初次盛开,月亮的影子逐渐变小。
分辨时节总是清楚,闰月或许还有些青涩。
落叶推测着往年事,新芽尚未显现形状。
尧年的光辉开始于今岁,正想要带来千年的瑞兆。
注释:
- 蓂:蓂草,一种植物,这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旬:十天。
- 应月:应当出现的月亮,指农历中的朔望。
- 五日数从星:每五天观察一次星辰。
- 桂:指桂花,象征着丰收和团圆。
- 蟾:指蟾蜍,古代常用来象征月亮。
- 尧年:指尧帝时代,象征着繁荣和祥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号马子,是唐代著名诗人,曾任官职。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擅长描写人生、自然和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年间,正值唐代中期,社会相对安定,诗人借助天文历法的观察,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诗歌鉴赏:
《赋得数蓂》是一首结合天文与自然的诗作,展现了元稹对时节变化的敏感和细腻观察。诗的开头提到“将课司天历”,显示了诗人对天文学的关注,接着通过观察自然中的蓂草与星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中提到的“桂满丛初合”,将桂花的绽放与时节相结合,象征着丰收与团圆的祥和氛围。而“蟾亏影渐零”则巧妙地将月亮的变化与时间的推移相联系,暗示着无常和变迁。
在结尾部分,“尧年始今岁,方欲瑞千龄”,诗人以尧年作为理想的象征,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整首诗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期盼,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思与积极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将课司天历:准备天文历法,显示诗人对天文的关注。
- 先观近砌蓂:首先观察近旁的蓂草,强调对自然的细致观察。
- 一旬开应月:一旬内应有的月亮,暗示时间的流逝。
- 五日数从星:每五天观察一次星辰,体现诗人对天文现象的细致记录。
- 桂满丛初合:桂花刚刚绽放,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与丰收的希望。
- 蟾亏影渐零:月亮的影子逐渐变小,象征着时间的推移与无常。
- 辨时长有素:分辨季节总是清晰,反映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认知。
- 数闰或馀青:提到农历的闰月,暗示对时间的细致考量。
- 坠叶推前事:落叶让人联想到往年的事情,表现对过去的追忆。
- 新芽察未形:新的芽尚未出现,象征着未来的希望尚未显现。
- 尧年始今岁:尧年象征理想的时代,表现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 方欲瑞千龄:希望带来千年的祥瑞,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桂”与“蟾”比喻自然与人的情感,增加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严谨,展现了对称美。
- 拟人:通过“新芽察未形”表现出自然的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蓂: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 桂:象征丰收与团圆。
- 蟾:象征月亮与变化。
- 新芽:象征希望与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蓂”象征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财富
- C. 努力
-
“尧年”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过去的辉煌
- B. 理想的未来
- C. 现实的苦难
-
诗中提到的“新芽察未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希望
- C. 对现实的无奈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情感。
- 《静夜思》:通过月亮引发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