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回波乐 其四 三月中旬京城大雪
作者:崔荣江
回波尔时嗟呀,纷纷不是梨花。
问道泠泠雪后,何时萼绿人家。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三月中旬京城下大雪的情景。诗人感叹这时的雪花纷纷扬扬,仿佛不是梨花盛开,而是在寒冷的天气中飘落。诗人思索着在这冰冷的雪后,何时才能见到新芽吐绿、春暖花开的温暖人家。
注释
- 回波:回声,反映出诗人心中的感慨。
- 尔时:当时、那时。
- 嗟呀:感叹语,表示伤感或惋惜。
- 纷纷:形容雪花飘落的状态。
- 梨花:春天开花的梨树,象征春天的到来。
- 泠泠:形容清冷的样子。
- 萼绿:指花蕾的颜色,象征春天的生机。
- 人家:指居住的地方,形容生活的温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崔荣江,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京城三月中旬,恰逢大雪,给人以惊讶与惆怅,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情感,反映出春天的期待与冬天的寒冷之间的矛盾。
诗歌鉴赏
崔荣江的《回波乐 其四》以大雪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深切感受。开篇“回波尔时嗟呀”,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沉静而略显忧伤的氛围。这种感叹不仅仅是对天气的反应,更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作者用“纷纷不是梨花”来对比春天的生机与眼前的寒冷,展现出一种失落感。此处的梨花不仅是春天的象征,也暗示着希望与美好。
接下来的“问道泠泠雪后,何时萼绿人家”,则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渴望。诗人希望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之后,能够看到生机盎然的春天,看到“萼绿”的新芽,感受到温暖的人家。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回波尔时嗟呀:在那时,我忍不住感叹(自然的变化)。
- 纷纷不是梨花:纷纷扬扬的雪花,像极了春天的梨花,但却不是。
- 问道泠泠雪后:在这清冷的雪后,我在思考。
- 何时萼绿人家:何时能够看到春天的嫩芽,和温暖的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花比作梨花,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通过“问道”的方式,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春与冬的对比,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在描绘自然的变化时,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意象分析
- 雪:象征寒冷与沉寂,代表着冬天的到来。
- 梨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萼绿:暗示着生命的复苏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梨花”象征什么?
A. 夏天的到来
B. 春天的生机
C. 秋天的丰收 -
“泠泠雪后”中的“泠泠”形容什么?
A. 温暖
B. 清冷
C. 悲伤 -
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主要体现在诗的哪一句?
A. 回波尔时嗟呀
B. 纷纷不是梨花
C. 何时萼绿人家
答案: 1B,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诗词对比:
《春晓》与《回波乐 其四》的对比:
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情景,但《春晓》更侧重于春天的温暖和生命的复苏,而《回波乐 其四》则在大雪的背景下,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冬天的惆怅。前者充满生机,后者则是一种对比与反思。
参考资料
- 崔荣江的诗集
- 相关古典诗词分析书籍
- 关于现代诗的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