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诗 其十 沪》

时间: 2025-04-27 13:17:02

万植禦洪波,森然倒林薄。

千颅咽云上,过半随潮落。

其间风信背,更值雷声恶。

天道亦裒多,吾将移海若。

意思解释

渔具诗 其十 沪

原文展示:

万植禦洪波,森然倒林薄。
千颅咽云上,过半随潮落。
其间风信背,更值雷声恶。
天道亦裒多,吾将移海若。


白话文翻译:

万千植物抵挡洪水的冲击,树木挺立得如同倒下的林薄。
成千上万的波浪在云层之上咽喉般翻滚,潮水过了半边便随之而落。
在这其中,风信被逆风所阻,更加遭遇雷声的威胁。
天道也是如此多变,我决定将海洋移去。


注释:

  • 万植:指的是许多植物,表现出丰盛的自然景象。
  • 禦洪波:抵挡洪水的波浪。
  • 森然:形容树木茂密、丛生的样子。
  • 倒林薄:形容树木倒伏,可能暗示风暴或洪水的破坏。
  • 千颅:指成千上万的波浪,形象化了波涛汹涌的景象。
  • 咽云上:波浪翻涌,像是吞咽着云彩。
  • 随潮落:潮水退去,波浪也随之消失。
  • 风信背:指风的信号被阻挡,暗示逆风的情境。
  • 雷声恶:雷声带来恐惧和威胁。
  • 天道亦裒多:自然规律也变化多端。
  • 吾将移海若:表达一种强烈的意志,想要改变海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龟蒙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活跃于中期,因其诗风独特,常常运用奇特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力,深受当时文人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出对自然力量的尊重与敬畏,同时也表达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抗争与无奈。


诗歌鉴赏:

《渔具诗 其十 沪》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与人类生存状态的诗作。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比喻,表现了自然的威力以及人类在其中的渺小与无奈。首句“万植禦洪波”,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力量,植物虽多,却难以完全抵挡洪水的侵袭,这种对比展现出自然的壮阔与人类的脆弱。

接下来的“千颅咽云上”,则描绘了波涛翻滚的动感,波浪如同咽喉般的翻腾,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过半随潮落”则暗示着潮水的退去,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奈与失落。接着,诗人提到“其间风信背”,表明在自然的变幻中,风的方向也受到影响,增强了不稳定感。

最后两句“天道亦裒多,吾将移海若”中,诗人把自然法则的多变与人类的抗争巧妙结合,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一种无畏的决心,尽管自然力量强大,他依然渴望改变这一切。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精炼,展现了陆龟蒙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以“万植”开头,展示出自然的繁茂与生命力,但后面“禦洪波”则暗示了洪水的威胁,形成强烈对比。
  • “千颅咽云上”通过形象化的描述,突出了波涛翻涌的动态美。
  • “过半随潮落”进一步深化了时间的流逝,潮水的消退也象征着一种失去的感觉。
  • “风信背”传达了风向的不稳定,突显出自然的无情。
  • 末句则透出一种反叛与追求的精神,诗人愿意挑战自然的力量,体现了勇气与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千颅咽云上”形象地比喻波浪的翻滚。
  • 对仗:全诗句式整齐,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风被赋予了“信”的特性,生动形象,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思考,同时流露出一种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奈与渺小,最终带出了对改变现状的渴望与勇气,展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洪波: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威胁,展示了环境的严酷。
  • 植物:代表生命的顽强与生机,然而又是脆弱的存在。
  • 波浪:象征着时间与变化,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流逝。
  • 风雷:代表自然的不可预测与破坏力,增强了紧张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万植”指的是什么?
    A. 许多动物
    B. 许多植物
    C. 许多人
    D. 许多河流

  2. 诗中提到的“天道亦裒多”表达了什么含义?
    A. 自然法则是固定不变的
    B. 自然法则多变而复杂
    C. 与人类无关
    D. 自然法则简单易懂

  3. 诗人最后一句“吾将移海若”暗示了什么?
    A. 诗人想要逃避自然
    B. 诗人想要改变自然
    C. 诗人想要保护自然
    D. 诗人想要回归自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王勃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陆龟蒙的《渔具诗》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出自然的壮丽与人类的渺小,但李白的诗强调了壮丽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陆龟蒙则更侧重于自然的威胁与人类的反抗,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陆龟蒙诗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