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决决春泉出洞霞,
石坛封寄野人家。
草堂尽日留僧坐,自向前溪摘茗芽。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泉水从山洞中奔涌而出,宛如彩霞般美丽,
石坛上寄居着一户隐居的野人。
整天在草堂中留下僧人静坐,
他自向前面的溪流去采摘茶芽。
注释:
- 决决:形容水流声,像是流水的样子。
- 春泉:春天的泉水,象征生机和新生。
- 洞霞:指泉水从山洞里流出时形成的美丽景象。
- 石坛:用石头堆砌而成的平台,常用于隐居者的住所。
- 野人家:隐居的人的家,表示远离尘世的生活。
- 草堂:用草木搭成的简易小屋,常用于隐士居所。
- 留僧坐:指僧人在草堂中静坐,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
- 摘茗芽:采摘茶芽,表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
典故解析:
本诗通过描绘自然环境与隐士生活,展现了古代文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隐士文化具有重要地位,代表人物如陶渊明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龟蒙,唐代诗人,字子明,号龟蒙,生于湖南,晚年隐居于庐山。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反映其追求隐逸生活的情怀。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唐代盛世,人们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日俱增,尤其是在战乱之后,文人们更倾向于寻找宁静的生活环境。
诗歌鉴赏:
《谢山泉》是一首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诗作,整首诗融汇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描写了春泉的奔涌,泉水的清澈与活力使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这一画面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山谷,伴随着泉水的潺潺声,令人心旷神怡。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隐士的生活状态,草堂中静坐的僧人,表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中提到的“摘茗芽”,不仅表明了隐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也隐喻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流露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息,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的深切感悟。通过对春泉、石坛、草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一个理想的士人境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决决春泉出洞霞:描绘泉水流出的声音和色彩,生动形象,表现出春天的活力。
- 石坛封寄野人家:通过石坛的描绘,传达出隐士生活的简朴和与世隔绝。
- 草堂尽日留僧坐:表现出僧人静谧的生活状态,暗示内心的宁静。
- 自向前溪摘茗芽:表现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生活方式,体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状态。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泉水的流动比作“出洞霞”,营造出美丽的自然景象。
- 对仗:诗句中“春泉”与“草堂”、“留僧坐”与“摘茗芽”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 春泉:象征生命和希望,代表着自然的活力。
- 石坛:隐喻简朴和宁静的生活。
- 草堂:隐士的栖息地,象征着远离尘世的理想生活。
- 茗芽:茶的象征,隐喻生活的清雅与恬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决决”指的是什么? A. 风声
B. 水声
C. 鸟鸣
D. 雷声 -
诗中提到的“摘茗芽”是指什么? A. 采摘花瓣
B. 采摘茶叶
C. 采摘水果
D. 采摘野菜 -
诗中隐士的生活态度是怎样的? A. 热闹繁华
B. 宁静淡泊
C. 忙碌奔波
D. 豪华奢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饮酒》与《谢山泉》都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但《饮酒》更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而《谢山泉》则更偏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与隐士生活的状态。两者共同传达出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陆龟蒙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