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三十夜雨寄故人》

时间: 2025-02-04 15:30:05

独听空阶雨,方知秋事悲。

寂寥旬假日,萧飒夜长时。

别念纷纷起,寒更故故迟。

情人如不醉,定是两相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月三十夜雨寄故人 徐铉 〔唐代〕 独听空阶雨,方知秋事悲。 寂寥旬假日,萧飒夜长时。 别念纷纷起,寒更故故迟。 情人如不醉,定是两相思。

白话文翻译:

独自听着空荡的台阶上的雨声,才真正感受到秋天的悲伤。 在寂静的十天假期里,夜晚变得漫长而萧瑟。 离别的思念纷纷涌起,寒冷的夜晚总是迟迟不散。 如果情人没有醉意,那一定是双方都在深深地思念对方。

注释:

  • 独听:独自一人聆听。
  • 空阶:空无一人的台阶。
  • 秋事悲:秋天的景象引发的悲伤情绪。
  • 寂寥:寂静冷清。
  • 旬假日:十天的假期。
  • 萧飒:形容风声或秋风带来的凄凉感。
  • 别念:离别的思念。
  • 寒更:寒冷的夜晚。
  • 故故:总是,常常。
  • 情人:指所爱的人。
  • 不醉:没有醉意,这里指没有忘却或放下。
  • 两相思:双方都在思念对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五代至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他是南唐的官员,后随李煜降宋,成为宋朝的官员。徐铉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铉在九月三十日的夜晚,听着雨声,思念故人时所作。诗中透露出秋夜的寂寥和离别的哀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人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夜雨声为背景,通过“独听空阶雨”和“方知秋事悲”等句,营造出一种孤寂和悲伤的氛围。诗中的“寂寥旬假日”和“萧飒夜长时”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在漫长夜晚中的孤独和思念。最后两句“情人如不醉,定是两相思”巧妙地运用了“不醉”和“两相思”的对比,表达了即使没有醉酒,双方依然深陷相思之情的深刻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独听空阶雨,方知秋事悲。
    • 诗人独自一人听着空荡的台阶上的雨声,才真正感受到秋天的悲伤。
  2. 寂寥旬假日,萧飒夜长时。
    • 在寂静的十天假期里,夜晚变得漫长而萧瑟。
  3. 别念纷纷起,寒更故故迟。
    • 离别的思念纷纷涌起,寒冷的夜晚总是迟迟不散。
  4. 情人如不醉,定是两相思。
    • 如果情人没有醉意,那一定是双方都在深深地思念对方。

修辞手法:

  • 拟人:“寒更故故迟”中的“故故”赋予了寒冷的夜晚以人的特性,使其显得更加持久和顽固。
  • 对比:“情人如不醉,定是两相思”通过“不醉”和“两相思”的对比,强调了即使没有外在的醉酒状态,内心的相思之情依然深重。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秋夜的孤独和离别的思念。诗人通过描绘秋夜雨声和寂寥的夜晚,表达了对远方故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排遣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 空阶雨:象征着孤独和冷清。
  • 秋事悲:秋天的景象引发的悲伤情绪。
  • 寂寥旬假日:寂静冷清的假期。
  • 萧飒夜长时:夜晚的漫长和凄凉。
  • 别念:离别的思念。
  • 寒更:寒冷的夜晚。
  • 两相思:双方都在思念对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空阶雨”象征着什么? A. 孤独和冷清 B. 快乐和热闹 C. 温暖和舒适 D. 平静和安宁

  2. “情人如不醉,定是两相思”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如果情人没有醉意,那一定是双方都在深深地思念对方。 B. 如果情人醉了,那一定是双方都在深深地思念对方。 C. 如果情人没有醉意,那一定是双方都不思念对方。 D. 如果情人醉了,那一定是双方都不思念对方。

  3. 诗中的“寂寥旬假日”指的是什么? A. 寂静冷清的假期 B. 热闹非凡的假期 C. 忙碌充实的假期 D. 愉快轻松的假期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秋兴八首》: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 王维的《山居秋暝》:以秋天的山居为背景,表达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

诗词对比:

  • 徐铉的《九月三十夜雨寄故人》与杜甫的《秋兴八首》:两者都以秋天为背景,但徐铉的诗更多表达个人情感的孤独和思念,而杜甫的诗则更多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铉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徐铉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徐铉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