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先生之洪并寄萧少卿》

时间: 2025-02-04 15:45:53

闻君仙袂指洪涯,我忆情人别路赊。

知有欢娱游楚泽,更无书札到京华。

云间驿阁连江静,春满西山倚汉斜。

此处相逢应见问,为言搔首望龙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陈先生之洪并寄萧少卿 徐铉 〔唐代〕 闻君仙袂指洪涯,我忆情人别路赊。 知有欢娱游楚泽,更无书札到京华。 云间驿阁连江静,春满西山倚汉斜。 此处相逢应见问,为言搔首望龙沙。

白话文翻译: 听说你像仙人一样指向洪涯,我回忆起与爱人的漫长别离之路。 知道你在楚泽之地享受欢乐,却没有书信寄到京城。 云间的驿站与静谧的江水相连,春意盎然地倚在西山之侧。 在这里相遇应当被问及,我为何搔首望向远方的龙沙。

注释:

  • 仙袂:指仙人的衣袖,这里比喻陈先生的风采。
  • 洪涯: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洪泽湖一带。
  • 赊:遥远。
  • 楚泽:指楚地的湖泊,这里泛指楚地。
  • 书札:书信。
  • 京华:指京城,即长安。
  • 驿阁:驿站中的楼阁。
  • 汉斜:指汉水斜流,这里指西山。
  • 搔首:抓头,表示思考或焦虑。
  • 龙沙:地名,指边远荒凉之地。

诗词背景: 徐铉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是徐铉送别陈先生前往洪涯,并寄语萧少卿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陈先生的羡慕和对远方情人的思念,同时也透露出对京城和边远之地的不同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陈先生的仙风道骨和自己的离愁别绪,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诗中“仙袂指洪涯”与“忆情人别路赊”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羡慕陈先生的自由与超脱,另一方面又深感自己的孤独与思念。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云间驿阁与静谧江水的意象,以及春满西山的景象,都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期待。最后一句“为言搔首望龙沙”则透露出诗人对未知远方的向往与不安。

诗词解析:

  • 首句“闻君仙袂指洪涯”,通过“仙袂”这一形象,赞美了陈先生的超凡脱俗。
  • 次句“我忆情人别路赊”,转入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情人的深切思念。
  • 第三句“知有欢娱游楚泽”,暗示陈先生在楚地的欢乐生活,与诗人的孤独形成对比。
  • 第四句“更无书札到京华”,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消息的渴望与失望。
  • 第五句“云间驿阁连江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相呼应。
  • 第六句“春满西山倚汉斜”,通过春天的生机盎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最后两句“此处相逢应见问,为言搔首望龙沙”,诗人表达了对相遇的期待和对远方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仙袂”比喻陈先生的风采。
  • 对比:如陈先生的欢乐与诗人的孤独形成对比。
  • 意象:如“云间驿阁”、“春满西山”等自然意象的运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以及对离别与思念的深刻体验。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诗人展现了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陈先生的羡慕,也有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以及对未知远方的向往与不安。

意象分析:

  • 仙袂:象征超凡脱俗的风采。
  • 洪涯:象征远方的未知与神秘。
  • 楚泽:象征欢乐与自由。
  • 云间驿阁:象征宁静与期待。
  • 春满西山:象征生机与希望。
  • 龙沙:象征边远与荒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仙袂”指的是什么? A. 仙人的衣袖 B. 陈先生的风采 C. 远方的风景
  2. 诗人为何“搔首望龙沙”? A. 因为思念情人 B. 因为对远方的向往 C. 因为对未知的不安
  3. 诗中的“楚泽”象征什么? A. 欢乐与自由 B. 孤独与思念 C. 宁静与期待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 李白的《送友人》: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诗词对比:

  • 徐铉的《送陈先生之洪并寄萧少卿》与王维的《送别》都表达了离别之情,但徐铉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未知的不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铉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徐铉的生平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