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巫山一段云
作者:赵孟頫〔元代〕
碧水澄青黛,危峰耸翠屏。
竹枝歌怨月三更,别是断肠声。
烟外黄牛峡,云中白帝城。
扁舟清夜泊苹汀,倚棹不胜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巫山的美丽景色与诗人的情感。首先,青绿的水面清澈如青黛,险峻的山峰高耸如翠屏。夜深人静时,竹枝上流传着怨曲,诉说着离别的伤感。远方的黄牛峡在烟雾中隐约可见,云中则是白帝城的轮廓。在这清幽的夜晚,诗人划着小舟停泊在水草丰美的滩涂上,靠着橹杆,难以抑制心中的情感。
注释
- 碧水:清澈的水,形容水色如青黛。
- 澄青黛:澄清的水色,像青黛一样。
- 危峰:高耸的山峰。
- 翠屏:绿色的屏障,形容山的颜色。
- 竹枝:指竹子,常用于歌唱。
- 怨月:对月亮的怨恨,表达离愁。
- 三更:夜深时分。
- 断肠声:极其悲伤的声音,形容离别的痛苦。
- 黄牛峡:山峡的名称,具体位置在巫山。
- 白帝城:历史上著名的古城,位于重庆。
- 扁舟:小舟。
- 苹汀:水边的苹草生长的地方。
- 倚棹:靠着船桨,沉浸在思绪中。
- 不胜情:难以承受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元代著名书法家、画家和诗人。他是元代文人的代表,兼具文人修养与艺术才华,诗风清新脱俗,善于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结合起来。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赵孟頫的晚年,他在仕途上颇有成就,但也经历了许多波折。巫山作为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常常成为文人墨客抒怀的对象,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世间离愁别绪的感慨。
诗歌鉴赏
《巫山一段云》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中融合了自然风景与诗人的内心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巫山的清丽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首联“碧水澄青黛,危峰耸翠屏”以景入情,勾勒出一幅巫山的山水画卷,水的清澈与山的高耸相映成趣,给人以清新之感。
接下来的意象“竹枝歌怨月三更,别是断肠声”则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结合,月夜下的竹枝歌声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苦楚。这种情感不仅是对往昔的怀念,也是对现实的无奈与惋惜。“烟外黄牛峡,云中白帝城”描绘了远方的山河,使得诗人在此情此景中更添几分思乡之情。
最后的“扁舟清夜泊苹汀,倚棹不胜情”则传达出诗人在静谧的夜晚,面对诗意的水乡,内心的复杂情感愈加深厚。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水澄青黛:描绘清澈的湖水,色彩如青黛般深邃。
- 危峰耸翠屏:形容高峰耸立,像绿色的屏障一样。
- 竹枝歌怨月三更:夜深时分,竹枝上的歌声满含怨情。
- 别是断肠声:这种歌声让人感到心痛,表达离愁。
- 烟外黄牛峡:远方的黄牛峡在朦胧的烟雾中显现。
- 云中白帝城:云中隐约可见的白帝城,历史悠久。
- 扁舟清夜泊苹汀:小舟在清凉的夜晚停泊在水边。
- 倚棹不胜情:靠着船桨,难以承受心中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比作“青黛”,形象生动。
- 拟人:歌声被赋予情感,表现了人情。
- 对仗:上下联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出一种浓厚的离愁情绪。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水:象征着清纯与宁静。
- 危峰:象征着高耸的理想与追求。
- 竹枝:象征着文人气质与情感的寄托。
- 黄牛峡与白帝城:象征着历史与乡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碧水澄青黛”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A. 浑浊的水面
B. 清澈的湖水
C. 风起云涌
答案:B -
“竹枝歌怨月三更”中的“三更”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A. 晚上9点
B. 晚上11点
C. 晚上12点
答案:C -
诗中提到的“白帝城”所在的城市是? A. 北京
B. 重庆
C. 成都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 同样描写白帝城的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这首诗在表达离愁方面与《巫山一段云》有相似之处,但杜甫的情感更为沉重,体现了他对兄弟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赵孟頫研究》
- 《山水诗的艺术风格》
- 《李白与白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