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砚香不肯与山留,
雨浥寒花断送秋。
后夜酒醒诗更好,
淡烟荒草并渔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与友别后的孤独与惆怅。砚台上的香气不愿与山水长留,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不舍;细雨浸湿了寒花,暗示着秋天的结束。酒醒之后,诗句似乎更加醇厚,淡淡烟雾中,荒草与渔舟的景象交织着,映射出一种清冷和淡泊的心境。
注释:
- 砚香:砚台散发的香气,象征着文人的雅趣。
- 与山留:与山水相伴,留住美好时光。
- 雨浥:雨水浸润,形容细雨滋润的情景。
- 寒花:指秋天的花,已经显得单薄冷清。
- 后夜:指深夜,酒醒的时刻。
- 淡烟:指轻微的烟雾,营造出朦胧的意境。
- 荒草:生长得杂乱无序的草,象征着荒凉与冷清。
- 渔舟:渔船,渔舟在水中漂泊,象征着漂泊与孤独。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整体意象体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对于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以及在离别时的情感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生卒年不详),字子美,号寒江,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故,情感真挚,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与友人别离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对自然的感悟,也是对人生无常的反思。
诗歌鉴赏:
《次韵别友》是一首情感细腻的诗作,方岳通过简练的句子传达了离别的惆怅与对友人的思念。开篇“砚香不肯与山留”,以砚香作比,生动地描绘出文人墨客对高洁的追求与对友谊的珍视;而“雨浥寒花断送秋”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与生命短暂的感慨。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酒醒后的清醒与诗意的升华形成对比,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最后一句“淡烟荒草并渔舟”,将孤寂与自然融为一体,传达了文人对世事的淡泊与对自由的向往。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层次分明,情感的表达上真切动人,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有对生活的哲思,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高雅的艺术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砚香不肯与山留:
- 砚台上的香气不愿意停留在山水之间,隐喻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
-
雨浥寒花断送秋:
- 细雨浸湿了秋天的寒花,象征着秋天的即将结束与生命的无常。
-
后夜酒醒诗更好:
- 在深夜酒醒后,诗的意境愈加醇厚,表现出诗人与酒之间的微妙关系。
-
淡烟荒草并渔舟:
- 轻烟缭绕中,荒草与渔舟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自然景象。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砚香”比喻文人情怀。
- 拟人:让“寒花”表现出季节的流转与生命的脆弱。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人离别的惋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与对自然的深刻体悟,体现了文人对于生活的哲学思考与情感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砚香:
- 代表文人雅趣与情感寄托。
-
寒花:
- 暗示了孤独与生命的脆弱。
-
酒:
- 象征人际交往与情感的寄托,体现了醉后清醒的反思。
-
淡烟:
- 传达出一种朦胧的意境,象征着孤独与思考的空间。
-
渔舟:
- 代表着漂泊与自由,也暗示了诗人自身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砚香”指代什么?
- A. 砚台的香气
- B. 花香
- C. 酒香
-
“雨浥寒花”中的“浥”字意思是?
- A. 干燥
- B. 浸润
- C. 阴冷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友情的珍贵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水田园之美,情感深邃。
诗词对比:
- 比较方岳的《次韵别友》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但方岳更显淡泊,李白则显豪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方岳相关的研究论文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