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题画竹》

时间: 2025-01-10 22:42:20

岩扉旧掩参天翠,月悄霜乾。

瘦影啼猿。

不似萧郎十五竿。

凌霄饥凤归来晚,梦绕千山。

眼底江南。

萧飒西风送暮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岩扉旧掩参天翠,月悄霜乾。瘦影啼猿。不似萧郎十五竿。凌霄饥凤归来晚,梦绕千山。眼底江南。萧飒西风送暮寒。

白话文翻译:

岩石的门扉早已关闭,遮住了高耸的青翠竹林,月光悄悄洒下,霜露已经干涸。瘦弱的身影伴随着猿猴的啼叫,似乎不如那位萧郎手持十五根竹竿的潇洒。凌霄的饥凤归来得太晚,梦中依然萦绕着千山万水,眼中却只有江南的景色。萧瑟的西风送来了暮冬的寒意。

注释:

  • 岩扉:岩石的门扉,指山中的洞口或隐秘之处。
  • 参天翠:形容竹子高耸入天,青翠欲滴。
  • 瘦影:指诗人的身影,暗示孤独和寂寞。
  • 萧郎:可能是指一个潇洒的青年,带有对比的意味。
  • 凌霄饥凤:凌霄花的饥饿的凤凰,象征归来的人。
  • 梦绕千山:梦中还在思念遥远的山川。
  • 江南:指中国南方的水乡,富有诗意的地方。
  • 萧飒西风:秋冬季节的西风,带来寒冷和凋零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衡恪(1881-1958),字仲甫,号靖庵,近现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运用自然景象表现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采桑子 题画竹》是陈衡恪在描绘竹子时所作,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坚韧,诗作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竹子为题,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环境和诗人心境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开头的“岩扉旧掩参天翠”设置了一个宁静而幽深的场景,表现出竹子的挺拔与苍翠。紧接着“月悄霜乾”描绘出夜晚的清冷,使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气氛。诗中提到的“瘦影啼猿”,不仅描绘了诗人孤独的身影,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

而“凌霄饥凤归来晚,梦绕千山”则表现了诗人对归属感的渴望与梦中的无尽思索,展现了他对过往的眷恋和对未来的迷茫。最后一句“萧飒西风送暮寒”更是将秋冬的萧瑟与内心的孤寂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既美丽又带有伤感的画面。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通过竹子象征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过往的思索,表现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岩扉旧掩参天翠”:描绘高耸的竹子被岩石的门扉所掩盖,象征着一种隐秘的美。
  2. “月悄霜乾”:夜晚的月光照耀,霜露已干,营造出清冷幽静的氛围。
  3. “瘦影啼猿”:诗人孤独的身影伴随着猿猴的啼叫,增添孤寂感。
  4. “不似萧郎十五竿”:与潇洒的青年形成对比,表现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5. “凌霄饥凤归来晚”:饥渴的凤凰象征归来的渴望,暗示对理想的追寻。
  6. “梦绕千山”:梦境中思念的千山万水,反映出对过去的怀念。
  7. “眼底江南”:眼中只有江南美景,表现出对故乡的眷恋。
  8. “萧飒西风送暮寒”:寒风的萧瑟带来了暮冬的寒意,寓意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凌霄饥凤”,将凤凰比作对理想的追求。
  • 拟人:如“月悄霜乾”,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中许多句子均衡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竹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归属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理想的追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岩扉:象征着封闭与隐秘。
  2. 参天翠: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3. 瘦影:象征孤独和脆弱。
  4. 江南:象征着温暖与美好。
  5. 西风: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变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岩扉”指的是什么?

    • A. 门扉
    • B. 窗户
    • C. 竹林
    • D. 河流
  2. “凌霄饥凤”中的“饥凤”象征什么?

    • A. 理想的追求
    • B. 孤独的身影
    • C. 年轻人的朝气
    • D. 美好的生活

答案

  1. A. 门扉
  2. A. 理想的追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两首诗都涉及孤独与自然的主题,但李白更多展现了豪情壮志,而陈衡恪则注重细腻的情感与内心的思索。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元曲选》
  • 《陈衡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