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次方寺丞韵》

时间: 2025-01-11 12:36:03

木落山凋水见涯,感时短发半苍华。

人陪醒大将军宴,谁管陶潜处士家。

砧动寒衣贫未剪,杯空邻酒贵难赊。

病身索漠如黄蝶,绕匝篱边未有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落山凋水见涯,感时短发半苍华。
人陪醒大将军宴,谁管陶潜处士家。
砧动寒衣贫未剪,杯空邻酒贵难赊。
病身索漠如黄蝶,绕匝篱边未有花。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树叶纷纷落下,山上的景色显得萧条,水边的尽头若隐若现。我感慨时光流逝,头发已经有了一半的白发。人们陪同大将军饮酒作乐,谁还关心陶潜那位隐士的生活呢?砧板上敲打着寒衣,我的衣服还没剪裁好,邻居的酒杯已经空了,酒价又贵,真是难以赊借。我的身体病弱得像那黄蝶,飞舞在篱笆边,却没有一朵花可以停留。

注释:

  • 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暗示秋天的到来。
  • 山凋:山上的树木也开始枯黄,象征着自然的衰败。
  • 感时:感慨时光的流逝。
  • 陶潜:指陶渊明,隐士,代表着淡泊名利的生活。
  • 砧动寒衣:砧板上打制寒衣,暗示生活的贫困与忙碌。
  • 杯空邻酒:邻居的酒杯空了,象征着无酒可饮的窘迫。
  • 病身索漠:身体虚弱,像孤零的黄蝶,无依无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梦阮,号白云山人,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常表达对社会的关怀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

《九日次方寺丞韵》作于秋天,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感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困境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与对个人生活的思考。开头的“木落山凋水见涯”便为全诗定下了萧瑟的基调,树木的凋零与山水的荒凉,形成了一幅秋天的悲凉画面。接下来的“感时短发半苍华”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白发的出现不仅仅是年龄的标志,更是岁月无情的体现。

诗中提到大将军宴席的热闹与陶潜隐士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世俗与隐逸之间的矛盾。人们在追逐名利的同时,忽略了内心真正的追求与宁静。接下来“砧动寒衣贫未剪”,诗人表现出生活的窘迫,秋天即将来临,却连衣服都来不及准备,显示出对生活的无奈与辛苦。

最后两句“病身索漠如黄蝶,绕匝篱边未有花”,将个人的病弱与秋天的凋零结合起来,深刻地传达出一种孤独与失落的情感。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人生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木落山凋水见涯:描绘秋天的景象,暗示自然的衰败与生命的无常。
  2. 感时短发半苍华:感叹时光流逝,自己的白发增多,象征着岁月的无情。
  3. 人陪醒大将军宴:描写热闹的宴会场景,对比隐士的孤独。
  4. 谁管陶潜处士家:表达对隐士生活的无视,反映社会的冷漠。
  5. 砧动寒衣贫未剪:体现生活的困窘,忙碌却无法满足基本需求。
  6. 杯空邻酒贵难赊:酒杯空了,生活的窘迫与邻里的关系紧张。
  7. 病身索漠如黄蝶:用黄蝶比喻自己的病弱,展现孤独的心境。
  8. 绕匝篱边未有花:周围没有美好的事物,进一步突显孤独与凋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病弱的身躯比作黄蝶,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孤独。
  • 对仗:如“人陪醒大将军宴,谁管陶潜处士家”,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个人生活的对比,探索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与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冷漠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秋天:象征着衰败与无常。
  2. 白发:人生的沧桑与岁月的流逝。
  3. 黄蝶:孤独与脆弱的象征。
  4. 寒衣:贫困与生活的艰辛。
  5. :世俗的享乐与人际关系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
    B. 时光流逝与生活困境
    C. 自然景观
    D. 爱情

  2. 诗中提到的陶潜代表了什么? A. 追求名利
    B. 生活的繁华
    C. 隐士的淡泊名利
    D. 自然的美好

  3. “病身索漠如黄蝶”中的“黄蝶”象征什么? A. 快乐
    B. 孤独与脆弱
    C. 美好生活
    D. 生命的希望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陶渊明的作品都反映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繁华的批判,但刘克庄的诗更显得沉重与无奈。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
  3.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