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送李景山使交趾》
时间: 2025-01-27 03:13:57意思解释
满江红 送李景山使交趾
作者: 姚燧 〔元代〕
原文展示:
六韶江山,十年厌舟还辙。
但只有日南遐域,未尝持节。
八月秋风来朔漠,燕然已没鞍鞯雪。
料此时铜柱瘴云收,无炎热。
衔尺一,行宜决。
烦重为,雕题说。
道皇元威德,万方臣妾。
直以越裳声教阻,千金装渠谁屑。
要降王明日共轩,来金阙。
白话文翻译:
这片美丽的江山啊,经过十年的漂泊,我已经厌倦了归航的道路。
但是只有南方那遥远的地方,我从未得到过节杖的指引。
八月的秋风吹来了北国的寒冷,燕然山已经被鞍鞯的雪覆盖。
我想此时铜柱山的瘴气也该消散,那里不会再有炎热。
手执尺牍,行事应当果断。
烦请您重审这篇雕文,给我一些建议。
愿将皇帝的威德传达给万方的臣妾。
只因越地的声教阻隔,花费千金修渠又有什么意义?
明日希望能与王共乘华轩,前往金阙。
注释:
- 六韶:指六韶山,形容江山壮丽。
- 日南:指南方的遥远地区。
- 持节:古代指持有官职的节杖,这里比喻获得权威或地位。
- 燕然:燕然山,传说是古代名将的功绩地。
- 铜柱:铜柱山,常指有瘴气的地方。
- 衔尺一:手中持有一尺宽的文书。
- 雕题:雕刻题词。
- 越裳:越地的文化和风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燧,元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壮丽的自然和历史情感。姚燧在诗歌中常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送别李景山出使交趾之际,表达了对他前往南方的祝福及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诗中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对国家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李景山出征的惜别与祝福。开篇以“六韶江山,十年厌舟还辙”开头,既描绘出壮美的江山,也流露出诗人对归来的厌倦,暗示了对长途奔波的思考;接着通过“八月秋风来朔漠,燕然已没鞍鞯雪”描绘出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反映了他对历史的关注与思索。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李景山的寄托,表达了对使者的期望与祝福。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壮丽的景色,又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展示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六韶江山,十年厌舟还辙”表达了对江山的赞美以及对舟行的厌倦。
- “但只有日南遐域,未尝持节”表示对南方的向往,同时也感叹自己无缘获得权力。
- “八月秋风来朔漠,燕然已没鞍鞯雪”描绘出秋天的萧瑟与燕然山的沉寂,暗示过去的辉煌已成往事。
- “衔尺一,行宜决”表达了行事应果断,反映出诗人的决策态度。
- “烦重为,雕题说”寄托了对李景山的期望,希望他能传达自己的心声。
-
修辞手法:
- 此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画面感。
- 诗中“铜柱瘴云收,无炎热”通过对比,突出了环境的变化,增强了情感的对比与深度。
-
主题思想:诗中表现出对国家未来的关怀、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出使者的祝福,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 江山:象征国家的壮丽与美好。
- 秋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铜柱:代表艰难险阻的地方,寓意政治的复杂与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姚燧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燕然”指代什么?
- A. 一种鸟
- B. 古代名将的功绩地
- C. 一种花
- D. 一种乐器
-
诗人对李景山出使的态度是?
- A. 拒绝
- B. 祝福
- C. 无所谓
- D. 质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满江红》李清照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满江红》李清照:同样以满江红为题,但情感更加细腻,描绘了对亲人的思念。
- 《春江花月夜》: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情感更为浪漫,意境更加悠远。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