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华灯收尽雪初残。踏青还尔游盘。
落梅强半已飞翻。刬地春寒。
多病故人日远,几时双燕来还。
可怜楼上一凭栏。不见长安。
白话文翻译:
华灯已经熄灭,雪刚刚融化。踏青归来,游玩已经结束。
落梅大部分已经飞舞而去,地面还残留着春寒。
多病的老朋友远在天边,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双燕呢?
可怜我在楼上凭栏眺望,长安的身影却无从得见。
注释:
- 华灯:华丽的灯笼,指盛宴时的灯光。
- 踏青:春天时外出游玩,享受大自然的活动。
- 落梅:梅花落下,象征春天的结束。
- 刬地:指地面,强调春寒的残留。
- 多病故人:指身体多病的老朋友。
- 双燕:指春天归来的燕子,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理想的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幵(公元1095年-公元1162年),字德明,号清溪,宋代诗人,主要以词和诗见长。其作品风格清新、婉约,常表现对自然、人生及友情的深刻思考。他的诗作多体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感悟。
创作背景:
《画堂春》创作于宋代,正值诗人中年时光,经历了人生的浮沉与感悟。诗中流露出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对春天的感慨,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人际关系和自然环境的重视。
诗歌鉴赏:
《画堂春》以清新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无奈。开篇的“华灯收尽雪初残”生动地描绘出冬去春来的季节更迭,华丽的灯光已不复存在,象征着过往的繁华与热闹逐渐消散,转而迎来春日的温暖。接着“踏青还尔游盘”表达了对春游的渴望与期待,然而随之而来的“落梅强半已飞翻”,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的短暂。
诗的中段“多病故人日远,几时双燕来还”透出了诗人对朋友的挂念与思念,双燕归来不仅是春天的象征,也是对往昔友情的期待。最后一句“可怜楼上一凭栏。不见长安”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楼上的孤独与对长安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对比,令人感到一丝惆怅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深邃,表现了诗人对春天与友情的珍惜与思考,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情感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华灯收尽雪初残:灯光熄灭,雪刚融化,描绘出春天的来临。
- 踏青还尔游盘:春游的结束,暗含对自然的眷恋。
- 落梅强半已飞翻:梅花几乎已落,象征春天的无情。
- 刬地春寒:地面仍残存寒意,表现春天的不稳定。
- 多病故人日远:对久未相见的朋友的思念。
- 几时双燕来还:对春天归来的渴望与期待。
- 可怜楼上一凭栏:孤独的凭栏,表达对友情的无奈。
- 不见长安:对理想化长安的追寻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华灯”比喻繁华的生活,雪象征寒冷的过去。
- 拟人:落梅“飞翻”,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与对故人的思念,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情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灯:象征繁华与热闹的生活。
- 雪:象征冬天的寒冷与孤独。
- 梅花:象征春天的美丽与短暂。
- 燕子: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长安:象征理想与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华灯”象征什么?
A. 灯光
B. 繁华与热闹
C. 春天
D. 不安 -
“多病故人日远”中“故人”指的是?
A. 亲人
B. 老朋友
C. 同事
D. 诗人自己 -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快乐
B. 思念
C. 愤怒
D. 失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往事的追忆。
- 苏轼《水调歌头》: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