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己巳岁除》
时间: 2025-02-04 16:31: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己巳岁除
作者: 王蛰堪
飐飐朱幡飏小窗,不须杯酒浣愁肠。
魂萦篆缕供新恨,梦逐灯痕惹旧狂。
情惝恍,意彷徨。春宵一刻也寻常。
恼人最是钟声里,爆竹惊心过短墙。
白话文翻译:
轻轻的红色旗帜在小窗前飘扬,不必借助酒杯来洗涤心中的忧愁。
我的灵魂在这缕缕香烟中萦绕,承载着新的怨恨;
梦境追随着灯光的印痕,勾起了往日的狂热。
我的情感恍惚不定,心绪漂荡不安。春夜的每一刻其实都很平常。
最令人烦恼的,莫过于钟声在耳边响起,鞭炮声在短墙外轰鸣。
注释:
字词注释:
- 飐飐: 形容旗帜或衣物随风飘动的样子。
- 朱幡: 红色的旗帜,象征喜庆。
- 浣愁肠: 用酒来洗涤心中的忧愁。
- 魂萦篆缕: 灵魂在香烟缭绕中徘徊。
- 灯痕: 灯光留下的痕迹,象征梦境中的回忆。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钟声”和“爆竹”,与中国新年习俗密切相关,钟声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新年的到来,爆竹则是驱邪迎新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蛰堪,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敏感观察及对情感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己巳年除夕,正值辞旧迎新之际,诗人借此表达对过去一年的回顾与对新年的期盼,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情感的复杂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除夕夜的氛围与个人内心的矛盾。开头的“朱幡飏小窗”给人一种喜庆的感觉,然而接下来的“愁肠”则暗示着内心的不安与忧愁,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巧妙地将喜庆与愁苦交织在一起,体现了人们在节日中常常会感到的孤独与思念。
“魂萦篆缕供新恨,梦逐灯痕惹旧狂”展现了人们在新旧交替之际的情感纠结,新的烦恼与旧的狂热交错,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对过去的眷恋。诗中“春宵一刻也寻常”一句,则流露出对时间的淡淡感慨,暗示着即便是美好的夜晚,内心的孤独依然无法消散。
最后两句“恼人最是钟声里,爆竹惊心过短墙”,通过对环境声音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氛围与内心的冲突。钟声的响起和爆竹的声响不仅是时间的标志,更是情感的触发点,令诗人感受到内心深处的烦恼与不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飐飐朱幡飏小窗: 红色的旗帜在小窗前轻轻飘扬,展现出节日喜庆的气氛。
- 不须杯酒浣愁肠: 诗人认为即使有酒也无法消解心中的愁苦。
- 魂萦篆缕供新恨: 灵魂在香烟中萦绕,承载着新的怨恨与烦恼。
- 梦逐灯痕惹旧狂: 梦境追随着曾经的灯光,勾起对往昔狂热的回忆。
- 情惝恍,意彷徨: 情感恍惚不定,内心犹豫不决。
- 春宵一刻也寻常: 春夜的每一刻其实都是平常的,未必有特别之处。
- 恼人最是钟声里: 令人烦恼的,便是钟声的响起。
- 爆竹惊心过短墙: 爆竹声在短墙外响起,令内心受到惊扰。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魂萦篆缕”形象地描绘了灵魂的飘荡。
- 对仗: 诗句之间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 钟声与爆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节日的庆祝。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在节日欢庆之际,个人内心的孤独与烦恼。诗人通过对外在环境的描写,揭示了内心深处的情感纠葛,传达了对生命与时间流逝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朱幡: 象征喜庆与节日的到来。
- 愁肠: 代表内心的忧伤与不安。
- 灯痕: 追忆往昔,承载着旧日的情感。
- 钟声: 时间的流逝与新年的来临的象征。
- 爆竹: 驱邪迎新的象征,带来震动与惊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朱幡”象征什么?
A. 忧愁
B. 喜庆
C. 流逝
答案: B -
“梦逐灯痕惹旧狂”中“灯痕”指的是什么?
A. 灯光的印记
B. 烟雾
C. 春夜
答案: A -
诗人对新年的心情是怎样的?
A. 高兴
B. 复杂
C. 失落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除夜作》杜甫:描绘除夕夜的感慨与思考。
诗词对比:
对比王蛰堪的《鹧鸪天》和杜甫的《除夜作》,两者都在除夕这一特殊时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王蛰堪更多地描绘了个人内心的孤独与烦恼,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对国家和家庭的忧虑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现代诗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