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日开园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0 22:49:26

雪髯霜鬓语伧狞,淡荡园林取次行。

要识将军不凡意,从来祇啜小人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雪髯霜鬓语伧狞,淡荡园林取次行。
要识将军不凡意,从来祇啜小人羹。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白发苍苍,语气粗犷,漫步于园林之间。
要想了解将军不凡的志向,向来只知啜饮小人的羹汤。

注释:

字词注释:

  • 雪髯霜鬓:形容老年人的白发白须,雪一样的胡子和霜一样的鬓发。
  • 伧狞:形容说话粗野、野蛮的样子。
  • 淡荡:闲适、悠然的样子,形容在园林中游荡的状态。
  • 取次行:随意地走动,形容不拘束地游玩。
  • 将军:这里指的是有志于大事,有远大抱负的人。
  • 祇啜:只知道品尝,形容只关注小事或琐事。
  • 小人羹:比喻小人的卑微之事或小人的食物,暗指琐碎的利益。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将军”,可以引申为历史上那些有远大志向和抱负的人,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汉朝的霍去病等,他们有着高远的理想。而“啜小人羹”则可以看作对小人行为的讽刺,表达了对庸俗生活的不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他的作品涵盖诗、词、文、赋等多个领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厚的哲学思想。苏轼在政治上经历过多次波折,其作品中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晚年,正值他因政治争斗而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之时。其时,苏轼在黄州的生活虽然清贫,却也使他获得了更多的沉思与感悟。诗中描绘的园林意象,反映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苏轼的《三月二十日开园三首 其一》是一首蕴含丰富哲理的诗作。诗的开头以“雪髯霜鬓”写老者,表现出一种苍老和沧桑,仿佛在提醒读者:时间的流逝无情,而人生的经历则如同这漫步园林一样,充满了随意和淡泊。接着“伧狞”二字,则让人想起了老者所说的话语,虽粗犷但却真实,体现了他看透世事的深刻。

而后两句则引入了将军的形象,意在强调志向的重要性。苏轼通过对比,将“大人”的理想与“小人”的琐屑生活相对立,表达了对志向高远之人的钦佩和对低俗生活的蔑视。整首诗在看似闲适的园林游览中,蕴含着对人生道路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享受,也有对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髯霜鬓语伧狞:描写一个满头白发的老者,言语粗犷,显示出他的生活经历和个性。
  • 淡荡园林取次行:老者在园林中闲游,表现出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 要识将军不凡意:想要理解一个有志之士的志向,暗示不仅仅是外表的表现。
  • 从来祇啜小人羹:指出小人只关注琐事,缺乏大志,表达对小人的不屑。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白发的老者象征着智慧和经历,而“将军”则代表着有远大抱负的志士。通过对比老者的淡泊与小人的琐屑,反映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老者在园林中的悠然自得,以此反衬社会上小人的琐事,强调了理想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志向高远之人的向往和对庸俗生活的反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髯霜鬓:象征着年龄与智慧。
  • 园林:象征着自然与闲适,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 将军:象征着高远的志向与理想。
  • 小人羹:象征低俗与庸常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雪髯霜鬓”主要描绘的是哪个年龄段的人?
    A. 青年 B. 中年 C. 老年

  2. 诗中提到的“将军”象征着什么?
    A. 小人 B. 低俗生活 C. 有志之士

  3. “祇啜小人羹”意指:
    A. 关注大事 B. 只关注琐屑 C. 不关心他人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琐事的蔑视。
  • 杜甫《望岳》:描绘大自然的壮丽与个人的理想。

诗词对比:

  • 比较苏轼的《三月二十日开园三首 其一》与王维的《鹿柴》,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苏轼更偏向于哲理思考,而王维则侧重于诗意的抒发和自然的宁静,二者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全集》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