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苏参军》

时间: 2025-02-04 15:42:14

忆昨青襟醉里分,酒醒回首怆离群。

舟移极浦城初掩,

山束长江日早曛。

客来有恨空思德,别后谁人更议文。

常叹苏生官太屈,应缘才似鲍参军。

意思解释

送苏参军

原文展示:

忆昨青襟醉里分,酒醒回首怆离群。
舟移极浦城初掩,山束长江日早曛。
客来有恨空思德,别后谁人更议文。
常叹苏生官太屈,应缘才似鲍参军。


白话文翻译:

回忆昨夜在酒醉中与青衫之交的离别,酒醒后回首感到怅然和孤独。
小舟驶离了遥远的港口,城镇初被夕阳掩映,山峦环抱着长江,日头也渐渐西沉。
朋友来访时满怀遗憾,只能空自思念你的德行,分别后又有谁能与我谈论诗文呢?
常常感叹苏生的仕途太过屈辱,或许是因为他的才华和鲍参军相似。


注释:

  1. 青襟:青色的衣襟,指文人雅士的服装,象征清高与志趣。
  2. 怆离群:怆,意为悲伤;离群,指与朋友或同伴的分别。
  3. 舟移:小舟行驶,暗示即将离别的情景。
  4. 极浦:遥远的港口,意指离别的地点。
  5. 思德:思念德行,表达对朋友品德的怀念。
  6. 苏生:指苏参军,作者对其的称呼。
  7. 鲍参军:指鲍照,古代著名的才子与诗人。

典故解析:

  • 鲍参军:鲍照是魏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以其才华著称,通常被用来与其他文人相比较。
  • 苏生:苏轼的友人苏辙,二人均为北宋著名文人,诗中隐含对其默默支持与关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戎昱,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友人的关心与对时事的感慨,风格清新质朴。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戎昱与苏参军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其前途的惋惜,反映了唐代文人间的深厚情谊。


诗歌鉴赏:

《送苏参军》是一首情感真挚的送别诗,通过回忆往昔的友谊与独自思念的情感,展现了离别的惆怅。诗中开头以“忆昨青襟醉里分”引入,表现出作者对与苏参军的美好回忆,瞬间将读者带入那段醉酒交谈的温馨场景。接着,随着酒醒的清醒,感受到的孤独与离愁愈发明显,情感层次的变化极为细腻。此外,舟行远去与城镇初掩的描写,不仅呈现了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友情的渐行渐远。

中间两句“客来有恨空思德,别后谁人更议文”则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与无奈,表达了对苏参军才华的认可与对其仕途的惋惜。最后一句“常叹苏生官太屈”则点明了诗的主题,表达了对友人遭遇的不平与对其才华未能得到应有重视的惋惜。这种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使整首诗充满了人情味,体现了唐代文人之间的情谊与对命运的不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昨青襟醉里分”:回忆昨夜在酒中与青衣人交谈的情景。
  • “酒醒回首怆离群”:酒醒后回想起离开的悲伤与孤独。
  • “舟移极浦城初掩”:小舟驶离遥远的港口,城镇在黄昏下逐渐隐去。
  • “山束长江日早曛”:山峦环绕着长江,夕阳西沉的景象。
  • “客来有恨空思德”:朋友到来时,心中充满遗憾,默默思念你的品德。
  • “别后谁人更议文”:分开后又有谁能和我讨论诗文呢?
  • “常叹苏生官太屈”:常常叹息苏生的官职太低。
  • “应缘才似鲍参军”:或许是因为他的才华与鲍照相似。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客来有恨”和“空思德”,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友情比作醉酒时的欢愉,体现了情感深厚。
  • 意象:如“舟”、“山”、“长江”等,构建出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自然景象,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与对友人苏参军的深切怀念,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展现了唐代文人特有的情感细腻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青襟:象征志趣高洁的文人。
  2. :代表友情的欢愉与离别的伤感。
  3. :象征人生的漂泊与无常。
  4. 长江:体现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辽阔。
  5. :象征着坚韧与永恒的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襟”象征什么?

    • A. 财富 B. 志趣高洁 C. 权势
    • 答案:B
  2. 诗中“舟移极浦”意味着什么?

    • A. 离别的伤感 B. 旅行的快乐 C. 家乡的思念
    • 答案:A
  3. 作者对苏生的评价是:

    • A. 官职高 B. 官职屈辱 C. 事业成功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
  • 《夜泊牛津》李白
  • 《送人东行》杜甫

诗词对比

  • 《送友人》与《送苏参军》,两首诗均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送友人》更为直接,情感较为激烈,而《送苏参军》则通过细腻的意象和回忆展现了内心的复杂情感。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