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铙歌鼓吹曲十二首·其四》

时间: 2025-04-28 04:13:40

泾水黄,陇野茫。

负太白,腾天狼。

有鸟鸷立,羽翼张。

钩喙决前,钜趯傍。

怒飞饥啸,翾不可当。

老雄死,子复良。

巢岐饮渭,肆翱翔。

顿地紘,提天纲。

列缺掉帜,招摇耀鋩。

鬼神来助,梦嘉祥。

脑涂原野,魄飞扬。

星辰复,恢一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泾水黄,陇野茫。
负太白,腾天狼。
有鸟鸷立,羽翼张。
钩喙决前,钜趯傍。
怒飞饥啸,翾不可当。
老雄死,子复良。
巢岐饮渭,肆翱翔。
顿地紘,提天纲。
列缺掉帜,招摇耀鋩。
鬼神来助,梦嘉祥。
脑涂原野,魄飞扬。
星辰复,恢一方。

白话文翻译:

泾水泛黄,陇野一片茫茫。
我负着太白星,腾飞如天狼。
有猛禽立在高处,翅膀展开。
它锐利的喙在前方挑选猎物,巨大的身影在旁边徘徊。
怒吼着飞翔,饥饿的啸叫让人无法抵挡。
老雄鸟已死去,幼鸟却依然优秀。
巢穴在岐山,饮水于渭河,尽情翱翔。
大地如同绳索,提纲挈领。
闪电划破,旗帜飘扬,光辉耀眼。
鬼神来助,梦中带来吉祥。
脑海中涂抹着原野的情景,灵魂在飞扬。
星辰又复,恢复了昔日的辉煌。

注释:

  • 泾水:泾河,流域广泛的河流,此处形容水色。
  • 陇野:指广阔的田野,幽远而空旷。
  • 太白:指金星,常被比作明亮的星。
  • 腾天狼:暗指一种猛禽,象征力量和勇猛。
  • 怒飞饥啸:形容鸟类在饥饿时的飞翔状态。
  • 鬼神:古代神话传说中助人的神灵或鬼怪。
  • 脑涂原野:比喻思维中浮现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宗元,唐代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他以散文和诗歌著称,尤其是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的古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贬谪时期,他在贬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使他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景象与鸟类的动态,展现了强烈的生命力和对自由的向往。开篇以“泾水黄,陇野茫”的自然描写,建立起一种苍茫而辽阔的背景,给人以开阔的视野感。随后的描写中,鸟类的形象逐渐鲜明,通过“怒飞饥啸”的描写,展现了它们在生存斗争中的勇猛和不屈。诗中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生命力量的赞美,体现了柳宗元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在结构上,这首诗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述,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种飞翔、怒吼的力量,传达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泾水黄,陇野茫:描述了泾水的颜色和广阔的田野,营造出一种空旷的氛围。
  • 负太白,腾天狼:象征着追求理想与自由的精神,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渴望。
  • 有鸟鸷立,羽翼张:描绘了鸟类的生动形象,展现了它们的力量和美丽。
  • 怒飞饥啸,翾不可当:表现了鸟类在饥饿中飞翔的强烈状态,暗喻着生活的艰辛。
  • 老雄死,子复良:强调生命的延续和传承。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泾水黄,陇野茫”,使得整句读起来和谐。
  • 比喻:将鸟类和自身的理想结合,象征着追求自由的渴望。
  • 拟人:通过鸟类的情感描述,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对自由的向往,反映了柳宗元在逆境中的不屈精神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鸟鸷:象征自由与力量。
  • 泾水:自然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源泉。
  • 星辰:象征理想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太白”指的是哪个星星?

    • A. 金星
    • B. 木星
    • C. 火星
  2. “怒飞饥啸”描述了鸟类的什么状态?

    • A. 安静
    • B. 饥饿和愤怒
    • C. 快乐
  3. 诗中提到的“巢岐饮渭”指的是?

    • A. 山水
    • B. 生活环境
    • C. 自然景观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柳宗元与王维的自然诗风对比,柳宗元更注重力与动态,而王维则偏重于静谧与平和,展现出不同的自然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柳宗元全集》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