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笑歌》

时间: 2024-09-19 20:51:13

中原胡马尘。

方士归来说风度。

梨花一枝春带雨。

分钗半钿愁杀人,上皇倚阑独无语。

无语。

恨如许。

方士归时肠断处。

梨花一枝春带雨。

半钿分钗亲付。

天长地久相思苦。

渺渺鲸波无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调笑歌
作者:黄庭坚 〔宋代〕
中原胡马尘。方士归来说风度。
梨花一枝春带雨。分钗半钿愁杀人,上皇倚阑独无语。
无语。恨如许。方士归时肠断处。
梨花一枝春带雨。半钿分钗亲付。
天长地久相思苦。渺渺鲸波无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思念而愁苦的情境。诗中提到的“中原胡马尘”暗示着战乱的纷扰,而“方士归来说风度”则表达了对远方归人的期待。然而,梨花带雨的意象则显示出春天的凄美与忧伤。诗人感受到爱情的愁苦,分钗半钿象征着离别与思念,令人心痛。最后,天长地久的相思让人无路可走,痛苦无比。

注释

  • 中原胡马尘:指战乱带来的尘土,象征纷扰的时局。
  • 方士:古代道士或术士,代表着神秘与超脱的人物。
  • 梨花一枝春带雨:梨花在春雨中绽放,象征着凄凉的美。
  • 分钗半钿:钗、钿是古代女性佩戴的饰物,分钗象征离别。
  • 肠断处:形容因思念而心痛的状态。
  • 渺渺鲸波无路:鲸波指海浪,象征无法抵达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号鲁直,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歌多以豪放、清新著称,擅长描绘自然和人情,尤其在词风上有很高的造诣。其诗作常常蕴含深厚的哲理和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调笑歌》创作于黄庭坚的中年时期,正值宋代的社会动荡与人民苦难之时。诗人以“调笑”的形式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爱情的思念,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情感寄托。

诗歌鉴赏

《调笑歌》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思索与对生活无常的感慨。诗的开头以“中原胡马尘”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动荡不安的背景,仿佛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战乱和离别的世界。接着,诗人用“方士归来说风度”表达对远方人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生活中的变幻无常。

“梨花一枝春带雨”这一句则是全诗的情感核心,梨花的清丽和春雨的愁苦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极具视觉和情感冲击的意象。这里的“春带雨”不仅仅是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彰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分钗半钿愁杀人”,在这里,分钗和半钿作为离别的象征,直击人心,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愁苦。诗人以“上皇倚阑独无语”描绘孤独的情境,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念的氛围。

最后,诗人用“天长地久相思苦。渺渺鲸波无路”来表达无尽的思念与无法相见的绝望,结束了整首诗的情感旅程。这种深切的思念与无奈感在字里行间流淌,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中原胡马尘:描绘了战乱带来的混乱与动荡。
  • 方士归来说风度:期待归人的风采,但也暗示人事变迁。
  • 梨花一枝春带雨:梨花在春雨中,营造出伤感的气氛。
  • 分钗半钿愁杀人:离别的痛苦直击心灵。
  • 上皇倚阑独无语:孤独的哀愁,显现出无言的苦楚。
  • 天长地久相思苦:思念之苦,历久弥新。
  • 渺渺鲸波无路:无路可走的绝望,象征无法抵达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梨花一枝春带雨”比喻愁苦与思念。
  • 拟人:通过“无语”赋予情感以生命,表达沉默的痛苦。
  • 对仗:诗中多次使用对仗,如“分钗半钿”与“天长地久”,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思念与对生活无常的感慨。在动荡的背景下,爱情显得格外珍贵而又脆弱,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这种情感传达给读者,令人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胡马:象征战乱和不安。
  • 梨花:象征美丽与愁苦。
  • 钗、钿:象征女性的佩饰,代表离别与思念。
  • 鲸波:象征广阔无边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调笑歌》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黄庭坚
    • D. 苏轼
  2. “梨花一枝春带雨”中“梨花”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伤感
    • C. 思念
    • D. 以上皆是
  3. 诗中提到的“分钗半钿”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离别
    • C. 期待
    • D. 忧伤

答案

  1. C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思乡与思念的情感。
  • 《相思》(王维):通过自然景象展现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调笑歌》《相思》:两者都表达了思念,但《调笑歌》更侧重于对生活无常的感慨,而《相思》则更加直接地表现了对爱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黄庭坚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