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陆处士》

时间: 2025-02-04 15:33:26

万卷书边人半白,再来惟恐降玄纁.性灵比鹤争多少,

气力登山较几分。

吟鬓渐无前度漆,寝衣犹有昨宵云。

将知谷口耕烟者,低视齐梁楚赵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拜访陆处士
作者: 曹松 〔唐代〕

万卷书边人半白,
再来惟恐降玄纁。
性灵比鹤争多少,
气力登山较几分。
吟鬓渐无前度漆,
寝衣犹有昨宵云。
将知谷口耕烟者,
低视齐梁楚赵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书籍堆积如山的地方,我的头发已经半白,再次来访,恐怕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轻松自在了。我的性情和灵气与那白鹤相比,不知少了多少,而我攀登高山的气力也减弱了几分。吟唱的鬓发渐渐失去往日的乌黑,睡觉时的衣服仍然能闻到昨夜的云雾。想必在那谷口耕作的农人,俯视着齐国、梁国、楚国和赵国的君主。

注释

  • 万卷书:形容书籍极多。
  • 半白:形容头发已经变白一半,暗示年华已逝。
  • 玄纁:古代一种黑色的绸缎,形容优雅的器物或衣物。
  • 性灵比鹤:比喻自己的才华和精神境界与白鹤的高洁相比,表示自谦。
  • 气力登山较几分:指攀登高山的力量相较于往年有所不足。
  • 吟鬓:吟唱时的鬓发,指吟唱的状态。
  • 寝衣犹有昨宵云:睡衣上依然残留着昨夜的云气,意思是心情未能平静。
  • 谷口耕烟者:指在山谷口耕作的人,代表普通百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松,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反映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曹松拜访陆处士时,表现出对时光流逝、身心变化的感慨,可能因年龄渐长而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陆处士的拜访,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华渐逝的感叹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诗中“万卷书边人半白”一句,展现了诗人智慧的积累与岁月的流逝,白发不仅是年纪的象征,也是智慧的象征。接下来的“再来惟恐降玄纁”,则表现出诗人对自己再度拜访的期待与不安,内心充满了对往昔风采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性灵比鹤争多少,气力登山较几分”一句,诗人用白鹤来比喻高洁的性情,表明自己在才华与精神境界上自感不及。而“吟鬓渐无前度漆”,则是对自己才情与青春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提到“谷口耕烟者,低视齐梁楚赵君”,突出了一种对世俗权贵的不屑,表现出诗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追求与对人生的反思,蕴含着深厚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卷书边人半白:诗人周围堆满书籍,自己却已年长,头发变白。
  2. 再来惟恐降玄纁:再次拜访朋友,心中忐忑,担心无法保持昔日的风采。
  3. 性灵比鹤争多少:自谦,认为自己的才华与白鹤的高洁相比,差距甚大。
  4. 气力登山较几分:攀登高山的体力已不如往昔。
  5. 吟鬓渐无前度漆:吟唱时,头发已无以往的乌黑光泽。
  6. 寝衣犹有昨宵云:睡衣上还留有昨夜的气息,似乎未能从梦中苏醒。
  7. 将知谷口耕烟者:指在谷口耕作的人,表现出对平民生活的向往。
  8. 低视齐梁楚赵君:农人也许会不屑地看待那些权贵,体现出一种反叛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性灵比鹤”,将自身的精神境界与白鹤相提并论。
  • 对仗:如“吟鬓渐无前度漆,寝衣犹有昨宵云”表现出诗句的和谐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个人反思,表现出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知识与智慧。
  • 白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
  • 白鹤:象征高洁的品格与追求。
  • 高山:象征理想与追求的艰难。
  • 谷口耕烟:象征平凡的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曹松所描绘的生活状态主要是? A. 年轻有为
    B. 白发苍苍
    C. 意气风发
    D. 轻松自在

  2. 诗中提到的“性灵比鹤”是用来表达什么? A. 自信
    B. 谦逊
    C. 骄傲
    D. 悲伤

  3. 诗人对耕作人有什么感情? A. 崇敬
    B. 轻视
    C. 不屑
    D. 忽视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曹松的《拜访陆处士》和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人生、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曹松更加关注内心的反思与隐士生活的向往,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