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李频员外》

时间: 2025-02-04 15:25:42

出麾临建水,下世在公堂。

苦集休开箧,清资罢转郎。

瘴中无子奠,岭外一妻孀。

定是浮香骨,东归就故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哭李频员外

出麾临建水,下世在公堂。
苦集休开箧,清资罢转郎。
瘴中无子奠,岭外一妻孀。
定是浮香骨,东归就故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李频员外的哀悼。诗人以“出麾临建水”作开篇,描绘李员外的仕途与生平,仿佛他在水边指挥着。接着提到他在世时的状况,虽身居公堂,却难以安宁。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李员外的生活境遇,令人感到不易,尤其是在瘴气之地,他已经没有子嗣可祭奠,而在岭外的妻子也孤独无依。最后,诗人感叹李员外的香魂定会东归故乡,隐含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与惋惜。

注释:

  • 出麾:出征、出任的意思,指在某个地方担任职务。
  • 临建水:指建水,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名字。
  • 公堂:指的是官府、朝廷。
  • 苦集:生活艰难,收集苦难。
  • 罢转郎:指的是停止了原有的职位或生计。
  • 瘴中:瘴气之地,多指湿热多病的地方。
  • :祭奠。
  • 浮香骨:指的是死者的遗骸,寓意清香的骨骼。
  • 故乡:回到出生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松,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著称。他在诗中常以个人情感为主线,关注社会与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

《哭李频员外》创作于李频员外去世之际,诗人以此诗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与哀悼,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生死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李频员外的一生与身世,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诗中运用清晰的意象,如“出麾临建水”强调了李员外的职务与地位,然而随之而来的“苦集休开箧”则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与无奈。后两句的描述更是将李员外的孤独与无助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瘴中无子奠”,让人感受到生离死别的无情。最后一句“定是浮香骨,东归就故乡”则通过对故乡的强调,传达了对死后安息的向往,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生命的轮回与归宿。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细腻而深刻,是对李员外深情的悼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出麾临建水:李员外在职期间,出征有功,临近建水,表现出他的地位。
  2. 下世在公堂:他在世时身居要职,但似乎无法摆脱世俗的纷扰。
  3. 苦集休开箧:李员外尽管职位高,却依然面临生活的苦难。
  4. 清资罢转郎:他的本心和清白最终无奈地停止了他的奔波。
  5. 瘴中无子奠:在恶劣环境中,无子可祭奠,显得孤立无援。
  6. 岭外一妻孀:妻子在岭外,生活凄凉,孤独无依。
  7. 定是浮香骨:即使身亡,李员外的遗体依然清香,表明其德行。
  8. 东归就故乡:归于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死后安息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李员外的遗体比作“浮香骨”,寓意其高洁的品质。
  • 对仗:如“瘴中无子奠,岭外一妻孀”,工整且富有节奏感。
  • 排比:通过一系列的描述,增强情感的层次感与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李频员外的追忆,表现了对生死的思考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人离世后留给生者的感伤与惋惜,同时也传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与归属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建水:象征着官位与权力。
  • 瘴气:隐喻厄运与不幸。
  • 浮香骨:象征着高洁的品德与灵魂的归宿。
  • 故乡:代表着安宁与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曹松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2. 诗中提到李频员外的妻子在哪里?

    • A. 家中
    • B. 岭外
    • C. 城中
  3. “瘴中无子奠”中的“奠”是什么意思?

    • A. 供奉
    • B. 祭奠
    • C. 立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表达对友人和故国的思念。
  • 《静夜思》李白: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相近。

诗词对比:

  • 曹松的《哭李频员外》与王维的《送别》均通过哀悼的形式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但曹松更侧重于对友人的生平与境遇的描述,而王维则强调友人与自然的合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唐诗的艺术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