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残梅
作者: 张镃 〔宋代〕
雨丝吹冷透窗纱,
忽饭东风管鬓华。
岂为梅残便无恨,
草生时节胜看花。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窗纱透过细雨的吹拂变得冰冷,忽然东风吹来,像是为春天的到来增添了几分华丽。难道因为梅花已经凋残就没有怨恨吗?在这个春草复苏的时节,胜过看花的还有更美的草。
注释:
- 雨丝: 细雨。
- 吹冷: 冷风吹来。
- 透窗纱: 透过窗户的纱帘。
- 饭: 此处作“送来”的意思。
- 管: 可能指的是乐器,也可理解为“带来”的意思。
- 鬓华: 指头发的华丽,象征青春的美好。
- 岂为: 何必,难道。
- 梅残: 梅花凋零。
- 胜看花: 比看花更美好。
典故解析:
- 梅花: 在中国文化中,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常常与冬天的孤傲相联系,是一种典型的象征。
- 东风: 东风通常代表春天的到来,带来了生机与温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华,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写诗,作品多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梅花凋谢,草木复苏之际,诗人借此表达对自然轮回的思考,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残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揭示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无常。开篇以“雨丝吹冷透窗纱”引入,营造出一个寒冷的春日气氛,雨丝与窗纱之间的互动,传递出一种孤独与思考的情感。接着“忽饭东风管鬓华”,东风的到来仿佛是春天的使者,将万物唤醒,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诗人在这里并未因梅花的凋谢而感到失落,反而看到了草木复苏的生机,展现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生命的深刻理解,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给人以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丝吹冷透窗纱: 描绘了窗外细雨带来的寒意,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忽饭东风管鬓华: 突然出现的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给人以希望和生机。
- 岂为梅残便无恨: 诗人质疑:难道梅花凋谢就没有怨恨了?
- 草生时节胜看花: 在春天草木复苏的季节,草的生长比看花更让人欣赏。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春天的东风比作吹拂人心的温暖。
- 拟人: 东风如同带来生机的使者,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 “雨丝”与“东风”,“梅残”与“草生”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梅花的凋残与春草的生长,表达了对生命轮回的感悟与欣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 象征孤傲与坚韧,代表着过去的美好与短暂。
- 东风: 象征春天的到来,带来温暖和生机。
- 草: 代表生命的复苏,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雨丝吹冷透窗纱"中"雨丝"指的是什么?
A. 雪 B. 细雨 C. 风 -
"岂为梅残便无恨"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无所谓 C. 感慨 -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着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秋天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张镃的《残梅》相比,李清照的《如梦令》也表达了对春天的思念,但着重于内心情感的细腻与变化,展示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两者都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角度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梅花与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