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扇画东坡抱琴
作者:陈著 〔宋代〕
谓是苏长公,如何抱丝桐。
不必穷是非,闻名自生风。
白话文翻译
这幅扇子上的画描绘的是苏东坡,他怀抱着丝绸制成的琴。无须追究他的是非,单是他的名声就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注释
字词注释:
- 苏长公: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丝桐:指用丝绸制成的古琴,象征音乐。
- 穷是非:追究是非曲直,指的是对事情的深入探讨和评价。
- 生风:名声传播,产生影响。
典故解析:
- 苏东坡的琴艺和文学才华在历史上享有盛誉,诗中提到的“抱琴”不仅指其音乐才能,也隐喻其高尚的气质和人文精神。在中国文化中,琴象征着文人雅士的品位与修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描写名士、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雅士追求精神文化的兴盛时期,苏轼作为当时的杰出代表,其艺术成就和人品影响着许多后人。诗人以扇子上的画作为引子,意在表达对苏轼的崇敬和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苏东坡抱琴的画面,体现了其文人气质和音乐才华。诗的开头以“谓是苏长公”引入,表明了画中人物的身份,并通过“如何抱丝桐”表达了对这一形象的深刻理解与赞美。这里的“丝桐”不仅仅是一件乐器,更是文化、艺术和人格的象征。接下来的“不必穷是非”,则透露出一种洒脱的态度,诗人认为苏东坡的名声无需追究其是非,因其才华早已超越了那些纷争,彰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最后一句“闻名自生风”强调了名声的力量,显示了苏轼在文人圈中的影响力,反映出一种对真才实学的崇敬。
整首诗在语言上虽不繁复,却意蕴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苏轼的钦佩和对文人精神的追求,生动地表达了文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与仰慕。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谓是苏长公:开篇点明画中人物,即苏轼,称其为“长公”,表现出对其的尊敬。
- 如何抱丝桐:描绘苏轼抱琴的姿态,体现其音乐才华与文化修养。
- 不必穷是非:暗示苏轼生平经历的争议与非议,诗人对此持开放态度。
- 闻名自生风:说明苏轼的名声如同风一般传播,表达了其在文化界的重要地位。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和比喻,增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表现力。
- “抱琴”一词不仅形象生动,也富有象征意义,呈现出文人的理想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苏轼的赞美,体现了文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同时也反映出一种超然的境界,强调了真正的才华和品德不需要刻意去辩论,只需静待其名声传播。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坡:象征文人的理想与追求,是文化的象征。
- 丝桐:代表音乐与艺术,承载着文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
- 风:象征声誉与影响力,表明名声的传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长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苏轼
- C. 白居易
- D. 杜甫
-
“丝桐”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友情
- C. 音乐与艺术
- D. 财富
-
诗中提到“不必穷是非”,诗人对苏轼的态度是什么?
- A. 批评
- B. 尊重
- C. 不屑
- D. 无所谓
答案:
- B. 苏轼
- C. 音乐与艺术
- B. 尊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 《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对比:
- 陈著的《题扇画东坡抱琴》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表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对艺术的追求。前者借助扇画表达对苏轼的敬仰,后者则通过月亮抒发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出同样的文人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传》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