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临安海会寺东长桥有怀苏文忠公》
时间: 2025-01-22 11:03: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竦踊峰环碧玉城,
乱蝉争送夕阳明。
飞桥预快登山足,
坏塔遥增吊古情。
陈迹几年惊梦幻,
清文随处振英茎。
胡床等到三更看,
閒过桐乡或驾鲸。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高耸的山峰环绕着碧绿的城市,蝉鸣声此起彼伏,送走了夕阳的光辉。飞桥的架设使得登山的步伐更加轻快,破败的塔楼更加增添了古老的情怀。几年来的历史遗迹如同幻梦,让人惊讶,清新的文采随处可见,像是振动着英桐的枝叶。到了深夜三更,我便在胡床上观看,偶尔路过桐乡,或许能乘着鲸鱼归来。
注释:
- 竦踊:高耸、翘起的样子。
- 碧玉城:形容城池如同碧玉般美丽。
- 飞桥:指高架的桥梁。
- 坏塔:指已破损的古塔。
- 陈迹:指历史遗迹。
- 清文:指清新高雅的文章或诗文。
- 胡床:一种用竹子或木头做的坐具。
- 桐乡:指桐树生长的地方,这里可能引申为一个特定的地理位置。
典故解析:
- 夕阳:象征时间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古情:体现对历史的怀念与感慨。
- 胡床:在古代,胡床是文人雅士常用的坐具,象征着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生卒年不详),字仲实,号西山,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有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张镃途经临安海会寺时,因对苏文忠公(苏洵)的怀念而作。时值宋代,政治动荡,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与历史的思考,表达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逝去光阴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本诗借用临安海会寺的自然景色与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深深怀念与对理想的追求。起首“竦踊峰环碧玉城”以山环水绕的景象开篇,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描绘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气氛。接着通过“乱蝉争送夕阳明”,生动地表现了夕阳西下时分的生机与活力,蝉鸣与夕阳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面。
“飞桥预快登山足”一句,巧妙地点出飞桥的便利,使得登山的过程变得轻松愉快,暗示着对诗意生活的向往。而“坏塔遥增吊古情”,则通过对破旧塔楼的描写,增添了一份历史感与怀旧情绪。这种对古代遗迹的怀念,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更是对理想与精神的追求。
接下来的“陈迹几年惊梦幻”,体现了诗人对时光变迁的感慨,历史遗迹如梦似幻,令人感叹不已。而“清文随处振英茎”,则强调了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清新的文采如同英桐的枝叶,随处可见。
最后两句“胡床等到三更看,閒过桐乡或驾鲸”,以一种悠闲的心态结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与潇洒,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留给读者一种深远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竦踊峰环碧玉城:高耸的山峰环绕着如碧玉般的城市,描绘出壮丽的自然风光。
- 乱蝉争送夕阳明:蝉鸣声此起彼伏,伴随着夕阳的光辉,展现了生机与活力。
- 飞桥预快登山足:飞桥的设置使得登山变得轻松,表达了对便利生活的向往。
- 坏塔遥增吊古情:破旧的塔楼增添了对历史的感慨,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
- 陈迹几年惊梦幻:经历了多年的历史遗迹如梦似幻,让人深思。
- 清文随处振英茎:清新的文采在各处显现,象征文化的延续。
- 胡床等到三更看:夜深时分,坐在胡床上静静观赏,表现了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閒过桐乡或驾鲸:偶尔路过桐乡,或许能乘着鲸鱼归来,寓意着自由与梦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碧玉城”比喻城市的美丽,增强了诗的意象效果。
- 拟人:蝉鸣被赋予了“争送”的动作,生动了自然的气息。
- 对仗:如“飞桥预快登山足,坏塔遥增吊古情”,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文景观的向往,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生活的淡然态度,表现出一种悠闲与自由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 峰:象征高远、崇高的理想与追求。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同时也蕴含着温暖与希望。
- 坏塔:象征历史的沧桑与对过去的怀念。
- 胡床:象征诗人闲适的生活态度,体现一种淡泊明志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碧玉城”指的是: A. 一座城池
B. 一种美丽的景象
C. 诗人的故乡 -
诗人通过“坏塔”表达了: A. 对未来的向往
B. 对历史的感慨
C. 对自然的热爱 -
“飞桥预快登山足”中的“快”意味着: A. 高兴
B. 便捷
C. 美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张镃的《过临安海会寺东长桥有怀苏文忠公》与李白的《庐山谣》均表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张镃更侧重于历史的沉思与文化的传承,而李白则更多地展现了个体的豪情与奔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李白与张镃的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