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四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1 11:12:43

因寻射雕垒,偶到杀狐川。

卤地牛羊瘦,边沙草木膻。

废城馀井臼,古戍断烽烟。

自说无征战,经今六十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塞上四首 其二 赵秉文 〔金朝〕 因寻射雕垒,偶到杀狐川。 卤地牛羊瘦,边沙草木膻。 废城馀井臼,古戍断烽烟。 自说无征战,经今六十年。

白话文翻译:

为了寻找射雕的营垒,偶然来到了杀狐川。 盐碱地上牛羊瘦弱,边疆的沙地上草木散发着腥膻。 废弃的城池里还留有井臼,古老的哨所断绝了烽烟。 当地人自述这里已经没有战争,至今已有六十年。

注释:

  • 射雕垒:指古代用于射猎雕鹰的营垒,这里可能指边防的军事设施。
  • 杀狐川: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边疆的一个地方。
  • 卤地:盐碱地,土地贫瘠,不适合农作物生长。
  • 边沙:边疆的沙地。
  • 草木膻:草木因长期无人打理而散发出的腥膻气味。
  • 废城:废弃的城池。
  • 井臼:井和石臼,古代生活设施。
  • 古戍:古老的哨所或边防站。
  • 断烽烟:指不再有战争的烽火信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秉文(1159-1232),金朝文学家、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官至礼部尚书。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秉文《塞上四首》中的第二首,描绘了边疆的荒凉景象和长期的和平状态。诗中通过对边疆废城的描写,反映了当时边疆地区的荒凉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边疆废城的描写,展现了边疆地区的荒凉和长期的和平状态。诗中“卤地牛羊瘦,边沙草木膻”一句,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边疆的贫瘠和荒凉,而“废城馀井臼,古戍断烽烟”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荒凉感,同时也暗示了长期的和平。最后一句“自说无征战,经今六十年”,直接表达了当地人民对和平的珍惜和对战争的厌恶。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因寻射雕垒,偶到杀狐川”:诗人为了寻找古代的军事设施,偶然来到了一个叫做杀狐川的地方。
  • “卤地牛羊瘦,边沙草木膻”:描绘了边疆地区的贫瘠和荒凉,牛羊因为土地贫瘠而瘦弱,草木因为长期无人打理而散发着腥膻气味。
  • “废城馀井臼,古戍断烽烟”:废弃的城池里还留有古代的生活设施,古老的哨所不再有烽火信号,暗示了长期的和平。
  • “自说无征战,经今六十年”:当地人自述这里已经没有战争,至今已有六十年,表达了当地人民对和平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卤地牛羊瘦”用牛羊的瘦弱比喻边疆地区的贫瘠。
  • 拟人:“边沙草木膻”用草木散发腥膻气味拟人化地表现了边疆的荒凉。
  • 对仗:“废城馀井臼,古戍断烽烟”中“废城”与“古戍”,“馀井臼”与“断烽烟”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边疆的荒凉和长期的和平。通过对边疆废城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边疆地区的荒凉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射雕垒:古代的军事设施,象征着战争。
  • 杀狐川:边疆的地名,象征着边疆的荒凉。
  • 卤地:盐碱地,象征着贫瘠。
  • 边沙:边疆的沙地,象征着荒凉。
  • 废城:废弃的城池,象征着战争的遗迹。
  • 古戍:古老的哨所,象征着边防。
  • 断烽烟:不再有战争的烽火信号,象征着和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卤地牛羊瘦”一句描绘了边疆地区的什么特点? A. 富饶 B. 贫瘠 C. 繁华 D. 热闹
  2. “废城馀井臼,古戍断烽烟”一句暗示了什么? A. 战争频繁 B. 长期和平 C. 城市重建 D. 边防加强
  3. 诗的最后一句“自说无征战,经今六十年”表达了什么? A. 对战争的怀念 B. 对和平的珍惜 C. 对边疆的热爱 D. 对历史的感慨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疆的荒凉和士兵的孤独。
  • 杜甫《兵车行》: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与赵秉文《塞上四首 其二》:两者都描绘了边疆的荒凉,但王昌龄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士兵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而赵秉文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边疆的和平状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金诗》:收录了赵秉文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边塞诗选》:收录了多首边塞诗,可以对比不同诗人的边塞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