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题顾氏景筠堂》

时间: 2025-01-26 23:10:18

绿玉参差傍短楹,高堂清梦已冥冥。

满枝只带湘灵点,一曲空听秦凤鸣。

天莫问,物多情,此君潇洒若平生。

风声月色来亭榭,老泪年来湿几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题顾氏景筠堂
作者: 高明 〔元代〕

绿玉参差傍短楹,高堂清梦已冥冥。
满枝只带湘灵点,一曲空听秦凤鸣。
天莫问,物多情,此君潇洒若平生。
风声月色来亭榭,老泪年来湿几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场所,绿玉般的树木错落有致地围绕着短小的屋檐,高堂上已经沉浸在梦中。树枝上只留下了一点湘水的灵气,空耳倾听那遥远的秦地凤鸣。天上不要询问,物事总是充满情感,这位君子如同平常般潇洒自在。风声与月色洒落在亭台楼阁,老泪已在多年间浸湿了几度晨昏。


注释:

字词注释:

  • 绿玉:形容树木的颜色鲜绿,像绿玉一样。
  • 短楹:短小的房梁,指建筑物。
  • 湘灵:指湘水中的灵气,暗指诗情画意。
  • 秦凤鸣:指秦地的鸟鸣声,传达一种乡愁。
  • 天莫问:天上不要再询问,暗含与自然对话的情感。
  • 潇洒:形容人的风度和气质洒脱。

典故解析:

  • 湘灵:出自《楚辞》,象征优美的情感与景致。
  • 秦凤鸣:借用秦地的鸟鸣,代表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明,元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高明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之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鹧鸪天 题顾氏景筠堂》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和对过往岁月的深刻反思。开篇的“绿玉参差”与“短楹”描绘出一幅静谧的田园图景,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清新与宁静。接着,“高堂清梦已冥冥”引入了梦境的意象,暗示着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满枝只带湘灵点”则进一步描摹了自然的灵动,湘灵的意象寓意着对故乡的眷恋与感伤。在“天莫问,物多情”中,诗人自我反省,感慨世事无常,情感却深厚如昔。最后两句“风声月色来亭榭,老泪年来湿几更”则是情感的高潮,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对比,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往昔的怀念。

整首词运用细腻的意象、丰富的情感以及优美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既淡雅又深沉的氛围,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玉参差傍短楹:描绘青翠的树木与短小的房梁,展现出自然与建筑的和谐。
  2. 高堂清梦已冥冥:暗示主人公在梦中,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3. 满枝只带湘灵点:表达了自然之美的灵动,与对故乡的思念交织。
  4. 一曲空听秦凤鸣:借用秦地的鸟鸣声,传递乡愁与孤独感。
  5. 天莫问,物多情:感叹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系,暗示生活的无常。
  6. 此君潇洒若平生:描绘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洒脱,似乎对过去的一切都能释然。
  7. 风声月色来亭榭:自然的声音与景色交融,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8. 老泪年来湿几更:表现了岁月无情,感叹人生的悲欢离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绿玉”比喻树木的鲜绿,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 拟人:如“天莫问”,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全诗整体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美好记忆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展现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和深厚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玉:象征自然之美与生命活力。
  • 湘灵:代表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的寄托。
  • 秦凤鸣:传达乡愁与孤独之感。
  • 风声月色:象征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绿玉”比喻什么? A. 青翠的树木
    B. 美酒
    C. 明亮的星星
    答案: A

  2. 诗人对“湘灵”的描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思乡
    C. 忧愁
    答案: B

  3. “老泪年来湿几更”中的“老泪”指的是什么? A. 年轻的泪水
    B. 生活的感慨
    C. 失去的亲人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by 苏轼
  • 《登高》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与《鹧鸪天》:两首词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水调歌头》更偏向于对理想的追求,而《鹧鸪天》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集》
  • 《高明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