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夏松隐看雨 曹勋 〔宋代〕 细细南薰气已深,午来庭户作烦襟。 雨云不向西山出,只在青天忽变阴。
白话文翻译:
初夏时节,南风轻轻吹拂,气息已深。 午后时分,庭院门户间,心情有些烦躁。 雨云并未向西山飘去,只在青天忽然变阴。
注释:
- 南薰:指南风,初夏时节的暖风。
- 烦襟:心情烦躁。
- 西山:指西边的山,这里可能指诗人所在地的西边山脉。
- 青天:晴朗的天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南宋初年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内心的情感波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初夏时节,诗人感受到南风的温暖和雨云的变化,借此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象的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夏时节的景象,通过“细细南薰”和“雨云不向西山出”等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的“烦襟”一词,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映。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追求,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细细南薰气已深”:细腻地描绘了初夏时节南风的温暖,气息已深,给人一种温暖而舒适的感觉。
- “午来庭户作烦襟”:午后时分,庭院门户间,心情有些烦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 “雨云不向西山出”:雨云并未向西山飘去,暗示了天气的变化。
- “只在青天忽变阴”:只在晴朗的天空忽然变阴,描绘了天气的突变。
修辞手法:
- 拟人:“雨云不向西山出”中的“不向”赋予了雨云以人的行为特征,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性。
- 对比:“细细南薰”与“忽变阴”形成对比,突出了天气的突变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初夏时节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 南薰:初夏时节的暖风,象征着温暖和舒适。
- 雨云:天气变化的象征,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南薰”指的是什么? A. 北风 B. 南风 C. 东风 D. 西风
- 诗中的“烦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烦躁 D. 平静
- 诗中的“雨云不向西山出”暗示了什么? A. 天气晴朗 B. 天气变化 C. 雨云消失 D. 雨云增多 答案: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与曹勋《初夏松隐看雨》: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但风格和情感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曹勋诗歌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