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其六》

时间: 2025-01-10 23:12:55

剪剪寒花小更垂。

阿琼愁里弄妆迟。

东风烧烛夜深归。

落蕊半黏钗上燕,露黄斜映鬓边犀。

老夫无味已多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其六
剪剪寒花小更垂。
阿琼愁里弄妆迟。
东风烧烛夜深归。
落蕊半黏钗上燕,
露黄斜映鬓边犀。
老夫无味已多时。

白话文翻译:

寒花在微风中轻轻垂落,
阿琼因心中的愁苦而耽误了化妆的时间。
东风似乎将蜡烛烧尽,夜已深了,她该回去了。
落下的花瓣半粘在她的发钗上,
露水斜照在她鬓边的犀角上。
我这个老头子,已经很久感到无趣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剪剪:形容花瓣轻轻垂落的样子。
  • 寒花:指寒冷季节的花,象征凋零与忧伤。
  • 阿琼:可能是诗中虚构的女子名。
  • 弄妆:打扮、化妆。
  • 东风:春风,象征温暖与生机,但这里暗含无奈。
  • 烧烛:指蜡烛燃烧,形容时间的流逝。
  • 落蕊:花蕊掉落,象征美好的事物的失落。
  • 半黏:半粘附,形容花瓣依附在发钗上。
  • 露黄:晨露的颜色,暗示清晨的宁静与美丽。
  • 鬓边犀:形容女子鬓发的装饰,表现精致与婉约。
  • 老夫无味:自己感到无聊、乏味。

典故解析:

  • 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情感与生活状态,尤其是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词风清丽婉约,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 《浣溪沙》系列词作是姜夔在诗人生活中的一段感慨,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此时的社会环境,士人多感到政治失意,情感上也常常处于孤寂与怀旧之中。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 其六》展现了姜夔对人生无常、爱情失落的深刻感受。开篇以“剪剪寒花小更垂”引入,描绘了寒花凋零的情景,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接着,诗人通过“阿琼愁里弄妆迟”描述了女子因愁苦而耽误化妆的情景,表现出内心的惆怅与不安。此处,阿琼的形象不仅是一个具体的人物,更是诗人情感的投射。

“东风烧烛夜深归”一句,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夜的来临,带来一种无奈的现实感。夜深人静,蜡烛的光亮也在此时显得格外微弱,象征着生命和希望的逐渐消逝。后两句“落蕊半黏钗上燕,露黄斜映鬓边犀”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女子美丽的形象与脆弱的状态,花瓣与露水的意象交织,既是自然的美,又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一句“老夫无味已多时”更是直接道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趣,体现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反思。这种情感穿越时空,与每一个生活在喧嚣中的人都能产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剪剪寒花小更垂:寒冷的花轻轻垂落,暗示生命的脆弱。
  2. 阿琼愁里弄妆迟:因心中愁苦,导致化妆的时间延迟,表现内心的情感冲突。
  3. 东风烧烛夜深归:东风暗示温暖,但此时蜡烛已快燃尽,夜已深,象征时间的无情流逝。
  4. 落蕊半黏钗上燕:花瓣半粘在发钗上,暗示美好事物的失落与依附。
  5. 露黄斜映鬓边犀:晨露斜照,描绘女子的细腻与婉约之美。
  6. 老夫无味已多时:自我感受的无趣,反映对生活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东风烧烛”比喻时间流逝。
  • 拟人:寒花似乎有自己的情感,表现生命的脆弱。
  • 对仗:诗中句式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真实的情感,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情感深沉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花:象征凋零与忧伤。
  • 阿琼:象征诗人内心的情感寄托。
  • 东风:象征希望与温暖的消逝。
  • 露水:象征清晨的美好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阿琼愁里弄妆迟”中“弄妆”是什么意思?

    • A. 化妆
    • B. 洗脸
    • C. 睡觉
    • D. 吃饭
  2.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 A. 春暖
    • B. 无奈
    • C. 离别
    • D. 时间
  3. 诗的最后一句“老夫无味已多时”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无聊
    • C. 愤怒
    • D. 忧伤

答案:

  1. A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姜夔与李清照在情感表达上的相似,均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时光无情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姜夔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