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邻曲祈蚕候,陂塘浸种时。
春寒薪炭觉,雨霁鼓钟知。
驴瘦冲泥怯,鱼惊食钓迟。
衰翁一味嬾,耕养媿吾儿。
白话文翻译
邻里都在祈祷蚕的养殖好时节,田间水塘里正是浸种的好时机。
在春寒中,感到火炭的温暖,雨后听到鼓声和钟声的响起。
驴子因瘦弱而在泥泞中畏缩,鱼儿惊恐于食物投放的迟缓。
而我这衰老的翁,依然懒惰不愿耕作,养活儿子感到愧疚。
注释
- 邻曲:指邻近的村庄。
- 祈蚕候:祈求蚕的生长时节。
- 陂塘:水田、鱼塘。
- 浸种:将种子浸入水中,适合播种的时节。
- 春寒:春天的寒冷天气。
- 薪炭:取暖用的柴火。
- 雨霁:雨后天气转晴。
- 鼓钟:指宗教或民间活动中用的鼓和钟。
- 驴瘦:驴子因瘦弱而不愿行走。
- 食钓迟:指鱼儿对饵料的反应慢。
- 衰翁:年老的老人。
- 一味嬾:一味懒惰。
- 耕养媿吾儿:耕种和养活儿子感到惭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反映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的关怀,尤其在国家危难时刻,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
《中春偶书》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力衰弱、民生艰辛的时代。陆游在此诗中描绘了春天的场景,表达了对周边事物的细腻观察及个人的懊恼心情,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及自身无所作为的无奈。
诗歌鉴赏
《中春偶书》是一首表现春季气息的诗作,陆游通过对日常生活景象的细致描绘,传达了他内心的惆怅与无奈。诗的开头两句“邻曲祈蚕候,陂塘浸种时”,以邻里间的活动为切入点,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暗示着农耕的希望。接下来的“春寒薪炭觉,雨霁鼓钟知”,则通过气候的变化,反映了春天的多变和人们生活的艰辛,营造出一种温暖与寒冷交替的氛围。
在“驴瘦冲泥怯,鱼惊食钓迟”中,陆游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动物的状态,驴子因瘦弱而畏惧泥泞,鱼儿因环境的变化而迟迟不敢上钩,这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生存状态,也隐喻了诗人自己对社会现状的无力感。最后两句“衰翁一味嬾,耕养媿吾儿”中,诗人直露心声,表达了对自己懒惰和无所作为的自责,尽管春天是耕种的好时节,但他却感到无力去承担起养家的责任。
整首诗以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陆游对生活的思考,既有对自然气息的感受,也有对人生境遇的反思,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邻曲祈蚕候:描绘了邻里间对养蚕时节的期盼,表达了对生活的关心。
- 陂塘浸种时:水塘里正是播种的好时机,体现了春天的生机。
- 春寒薪炭觉:春天的寒冷让人感到柴火的温暖,反映了天气的变化。
- 雨霁鼓钟知:雨后晴天,听到鼓声和钟声,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 驴瘦冲泥怯:驴子因瘦弱而畏惧泥泞,隐喻了生活的艰辛。
- 鱼惊食钓迟:鱼儿对食物的反应迟缓,象征着对环境的敏感。
- 衰翁一味嬾:年老的我却仍然懒惰,表现出内心的自责。
- 耕养媿吾儿:耕作和养活儿子使我感到愧疚,传达了责任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驴瘦冲泥怯”,通过驴子的形象比喻人们在生活中的无奈。
- 拟人:如“鱼惊食钓迟”,赋予鱼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个人懒惰的自责,表达了对家庭责任的感慨与忧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邻曲:象征着人际关系的温暖。
- 蚕候:代表着生机与希望。
- 春寒:暗示着生活的不易。
- 驴瘦:象征着艰苦的生活。
- 鱼惊:反映出对环境变化的敏感与无奈。
- 衰翁:象征着衰老与责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中春偶书》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陆游
D. 白居易 -
诗中“春寒薪炭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
B. 温暖
C. 无奈
D. 懒惰 -
“驴瘦冲泥怯”中“驴”字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勇敢
B. 贫困
C. 懒惰
D. 无畏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春夜喜雨》 - 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与《春望》相比,陆游的《中春偶书》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而杜甫的《春望》则更加关注国家的前途与民生的艰难。在用词上,陆游的细腻观察与杜甫的雄浑气势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陆游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