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晴》

时间: 2025-01-27 03:32:14

南陌争牛事已非,彩山又近放灯期。

风和已染柳千缕,山冷未开茶一旗。

酒病况当人别後,春光偏在雪晴时。

道傍笑我清狂在,马上看山细咏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晴
南陌争牛事已非,
彩山又近放灯期。
风和已染柳千缕,
山冷未开茶一旗。
酒病况当人别后,
春光偏在雪晴时。
道傍笑我清狂在,
马上看山细咏诗。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晴天,南边的田埂上,牛耕的热闹场面已经不再;
五彩的群山又接近了放灯的时节。
和风轻拂,已经把柳树的千丝万缕染上了春色,
但山里依然寒冷,茶也尚未开张。
酒后的迷醉,尤其是在分别之后,
春光正好在雪后晴朗的时刻。
路边有人笑我清狂,
我在马背上细细吟咏着山的诗篇。

注释:

  • 南陌:指南边的田埂。
  • 争牛事:形容牛耕的热闹场面。
  • 彩山:五彩斑斓的山。
  • 放灯期:指放灯的节日,常与庆祝春天相关。
  • 茶一旗:茶叶尚未开始采摘的标志。
  • 酒病:酒后醉态。
  • 雪晴时:雪后天晴的时节。
  • 道傍:路边。
  • 清狂:形容洒脱、放浪的性情。

典故解析:

“放灯期”可指古代的一些节庆活动,如元宵节等,灯会是春天庆祝的传统活动,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宋代著名诗人和文学家,其作品以表达忠贞报国之情和对家国命运的关切而著称。

创作背景:

《春晴》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动荡,陆游所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国家的忧虑为主。这首诗表现了春天的景象与内心的感慨,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逝去岁月的感慨。

诗歌鉴赏:

《春晴》是一首蕴含丰富的春日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开篇提到“南陌争牛事已非”,首先引入了春耕的场景,展示了春天的生机。然而,紧接着“彩山又近放灯期”则暗示着节日的气氛和人们的欢愉。诗中通过“风和已染柳千缕”的描写,传达出春风送暖的感觉,柳树的柔美与温暖的气候形成鲜明对比。而“山冷未开茶一旗”又让人意识到春天的寒意仍然存在,提醒人们对时节的变化保持敏感。最后几句,“道傍笑我清狂在,马上看山细咏诗”,则表现了诗人那种超脱于世俗的洒脱与放纵。整首诗在描绘春天的美丽之余,也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思考,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陌争牛事已非:描述春天的田野上,曾经的牛耕场景已经消失,暗示时间的流逝。
  2. 彩山又近放灯期:春天的节庆即将来临,预示着生机与希望。
  3. 风和已染柳千缕:春风温和,柳树的枝条被染上了绿色,展现出春意盎然的景象。
  4. 山冷未开茶一旗:虽然春光明媚,但山中的寒冷仍在,茶叶尚未采摘。
  5. 酒病况当人别后:酒后的迷醉感让人更为感慨,尤其是在分别之后。
  6. 春光偏在雪晴时:春天的美景正好出现在雪后晴朗的时刻,暗含着不易得之感。
  7. 道傍笑我清狂在:路边的人嘲笑我这种清高与洒脱的态度。
  8. 马上看山细咏诗:我骑在马背上,细细吟咏山的美景,表现出诗人的洒脱与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柳千缕”比喻柳树的柔美。
  • 拟人:通过“道傍笑我”赋予路人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酒病”、“春光”,形成音韵的和谐。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出人生的无常与美好,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 :代表着勤劳与耕作,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彩山: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节日的欢愉。
  • :象征春天的柔情与生命的复苏。
  • :象征着闲适与生活的雅致。
  • :象征着生活中的欢乐与忧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春晴》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A. 李白
    B. 杜甫
    C. 陆游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南陌争牛事”,意思是: A. 田野上牛耕的热闹场面
    B. 牛在南边吃草
    C. 牛的比赛
    D. 牛的迁徙

  3. 诗中“道傍笑我清狂在”表现了诗人的: A. 自卑
    B. 自豪
    C. 洒脱
    D. 忧愁

答案:

  1. C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与《春晴》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前者更注重春雨带来的滋润与生机,而《春晴》则强调春光的明媚与人生的感慨。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同样表现了春天的气息,但更侧重于春天的细腻与温暖。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