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上张宣机)》

时间: 2025-04-28 00:23:16

云峰初敛,秋容如洗,庭院金风初扇。

葱葱佳气霭侯门,信天上、麒麟乍见。

祝君此去,飞黄腾踏,日侍凝旒邃冕和羹调味早归来,坐看取、蓬莱清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鹊桥仙(上张宣机)
作者:赵长卿 〔宋代〕

云峰初敛,秋容如洗,庭院金风初扇。
葱葱佳气霭侯门,信天上麒麟乍见。
祝君此去,飞黄腾踏,日侍凝旒邃冕。
和羹调味早归来,坐看取蓬莱清浅。


白话文翻译:

云峰刚刚收敛,秋天的景色如同洗过一般,庭院里金风初起。
浓郁的秋气笼罩着大门,仿佛天上的麒麟随时可能出现。
祝你此行,马飞扬,日子如同高贵的帽子一样,飘逸洒脱。
希望你早日归来,坐下来一起观赏那清浅的蓬莱景色。


注释:

字词注释:

  • 云峰初敛:云雾刚刚散去,山峰清晰可见。
  • 秋容如洗:秋天的景色如同洗净了一般,清新明朗。
  • 金风初扇:金色的风开始拂动,指秋天的凉风。
  • 葱葱佳气:浓郁的美好气息。
  • 信天上麒麟乍见:仿佛天上的麒麟突然出现,暗指美好的预兆。
  • 飞黄腾踏:形容马飞跃,气势如虹,象征着高贵和显赫。
  • 凝旒邃冕:形容高贵的帽子,象征权威和尊贵。

典故解析:

  • 麒麟:在中国文化中,麒麟是吉祥的象征,常被认为是美德的化身。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理想的生活和美好的期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长卿,字子昂,号长卿,宋代诗人,以词作见长。他的词清新婉丽,情感细腻,常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秋季,可能是在某个秋日的庭院中感怀而作,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鹊桥仙》通过描绘秋天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开篇的“云峰初敛,秋容如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金风初起,带来了一丝凉意,象征着秋天的到来,给人一种清新、明朗的感觉。

接下来的“葱葱佳气霭侯门”,则通过“佳气”的描绘,进一步提升了这一自然意象的美感,仿佛让人感受到那浓厚的秋气在庭院中弥漫。诗中提到“信天上麒麟乍见”,将自然美景与神话传说相结合,赋予了诗歌更深层的寓意,预示着吉祥与美好的未来。

在祝福中,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的美好期望,祝愿其早日归来,分享这份宁静的美好生活,体现了浓厚的友谊和对生活的热爱。最后的“坐看取蓬莱清浅”,则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展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词字句精炼,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峰初敛:描绘初秋的云雾散去,山峰显露,展现出清新宁静的景象。
  2. 秋容如洗:形容秋天的景色清澈明朗,给人一种洗净铅华的感觉。
  3. 庭院金风初扇:金色的秋风轻轻拂动,营造出一种温暖而舒适的气氛。
  4. 葱葱佳气霭侯门:浓厚的美好气息包围着大门,渲染出一种丰收的喜悦。
  5. 信天上麒麟乍见:神话中的麒麟突现,象征着美好和吉祥的未来。
  6. 祝君此去,飞黄腾踏:祝愿朋友此行顺利,象征着高贵和荣耀。
  7. 日侍凝旒邃冕:美好而尊贵的生活,象征权威与地位。
  8. 和羹调味早归来:渴望朋友早日归来,共享生活的美好。
  9. 坐看取蓬莱清浅:希望能一起观赏理想中的美景,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如“信天上麒麟乍见”比喻吉祥的到来。
  • 拟人:秋风被描绘成“初扇”,赋予其生命。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保持了对称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而细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峰:象征自由与清晰,暗指开阔的心境。
  • 金风:秋季的凉风,象征着成熟和收获。
  • 麒麟:吉祥和美好,象征希望。
  • 蓬莱:理想中的美好生活,象征着追求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鹊桥仙》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赵长卿
    • C. 苏轼
  2. 诗中提到的“信天上麒麟乍见”是象征什么?

    • A. 凶兆
    • B. 吉祥与美好
    • C. 战争
  3. “和羹调味早归来”中“和羹调味”指的是什么?

    • A. 烹饪
    • B. 生活的美好
    • C. 友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理想的追求。
  • 李清照的《如梦令》:描写秋天的美景与情感。

诗词对比:

  • 《鹊桥仙》与《水调歌头》:前者侧重自然景色,后者则更加强调对生活的哲思与情感的流露。
  • 《鹊桥仙》与《如梦令》:前者描绘秋日的宁静,后者则表现了对过往的怀念与感伤,二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赵长卿诗文集》

以上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古诗词的背景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