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

时间: 2025-01-26 05:08:34

舍鞅陟层巘,老步独多叹。

笑谈谷传响,松声递萧散。

欲寻草堂池,土室无僧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 李廌 〔宋代〕

舍鞅陟层巘,老步独多叹。 笑谈谷传响,松声递萧散。 欲寻草堂池,土室无僧赞。

白话文翻译:

脱下马鞍,登上层层的山峰,老者的步伐独自多了许多叹息。 欢笑声在山谷中回响,松树的声音传递着萧瑟和散漫。 想要寻找草堂和池塘,但土屋中没有僧人的赞叹。

注释:

  • 舍鞅:脱下马鞍,指下马。
  • 陟层巘:登上层层山峰。
  • 老步独多叹:老者的步伐独自多了许多叹息。
  • 笑谈谷传响:欢笑声在山谷中回响。
  • 松声递萧散:松树的声音传递着萧瑟和散漫。
  • 草堂池:指草堂和池塘。
  • 土室无僧赞:土屋中没有僧人的赞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生卒年不详),字公垂,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是他在丙子年(可能是宋代的一个年份)三月十二日游嵩山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李廌游嵩山时所作,嵩山是中国五岳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游览和隐居的地方。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绪。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游嵩山的经历,展现了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舍鞅陟层巘”一句,描绘了作者脱下马鞍,登上层层山峰的情景,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向往。“笑谈谷传响,松声递萧散”则通过声音的传递,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氛围。最后两句“欲寻草堂池,土室无僧赞”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绪。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舍鞅陟层巘”: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向往。
  • “老步独多叹”: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奈。
  • “笑谈谷传响”:通过声音的传递,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氛围。
  • “松声递萧散”:通过松树的声音,传递了萧瑟和散漫的情感。
  • “欲寻草堂池”: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土室无僧赞”:透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绪。

修辞手法:

  • 拟人:“松声递萧散”中的“递”字,赋予松声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 对仗:“笑谈谷传响,松声递萧散”中的“笑谈”与“松声”,“谷传响”与“递萧散”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绪。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层巘”:层层山峰,象征着自然的壮丽和神秘。
  • “笑谈谷传响”:欢笑声在山谷中回响,象征着自然的和谐和宁静。
  • “松声递萧散”:松树的声音传递着萧瑟和散漫,象征着自然的宁静和深远。
  • “草堂池”:草堂和池塘,象征着隐逸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舍鞅陟层巘”中的“舍鞅”指的是什么? A. 脱下马鞍 B. 放下行李 C. 离开山谷 D. 登上山顶 答案:A

  2. 诗中“笑谈谷传响”表达了什么意境? A. 孤独和无奈 B. 自然的和谐和宁静 C. 隐逸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D. 自然的壮丽和神秘 答案:B

  3. 诗中“松声递萧散”中的“递”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望岳》:描绘了作者对泰山的向往和敬仰。

诗词对比:

  • 李廌的《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李廌的诗更多地透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绪。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人的诗作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