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
时间: 2025-01-11 14:31: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啄木鸟 李廌 〔宋代〕
小虫蠹坚木,自意吻颊刚。 蟠身宅幽窦,心期千岁藏。 尔非虎而翼,何乃巧取将。 剥啄绕树腹,卷舌利钩芒。 一身祸众命,曾未厌饥吭。 流怨入胡琴,美人借余商。 鹈鴃相唯和,次第歇芬芳。 吾生独何事,有喙三尺长。 富岁常苦饥,不能餍糟糠。 宁饥忍效汝,岂复思随阳。
白话文翻译:
小虫子蛀蚀坚硬的木头,自以为嘴巴和脸颊都很坚硬。 它蜷缩在幽深的洞穴里,期待着千年之后藏身。 你不是老虎却有翅膀,为何如此巧妙地夺取。 剥啄声环绕树干内部,卷曲的舌头像锋利的钩子。 一只虫子祸害了众多生命,却从未满足于饥饿的喉咙。 怨恨之情流入胡琴,美人借用这悲伤的旋律。 鹈鴃鸟相互应和,花朵依次凋谢。 我这一生究竟为何,有着三尺长的喙。 在丰收的年份常常感到饥饿,无法满足于糟糠。 宁愿饥饿也不效仿你,岂会再想追随太阳。
注释:
字词注释:
- 蠹:蛀虫。
- 吻颊:嘴巴和脸颊。
- 蟠身:蜷缩身体。
- 幽窦:幽深的洞穴。
- 心期:期待。
- 剥啄:敲击声。
- 卷舌:卷曲的舌头。
- 钩芒:锋利的钩子。
- 厌饥吭:满足于饥饿的喉咙。
- 胡琴:一种乐器。
- 余商:悲伤的旋律。
- 鹈鴃:一种鸟。
- 次第:依次。
- 喙:鸟嘴。
- 餍糟糠:满足于粗糙的食物。
- 随阳:追随太阳。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表达对啄木鸟的批评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生卒年不详),字子高,号鹤林,宋代诗人。其诗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通过对啄木鸟的描写,隐喻社会现象,表达了对不公和贪婪的批判。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可能存在一些不公和贪婪的现象,诗人通过啄木鸟的形象来隐喻这些现象,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啄木鸟的描写,隐喻了社会中的贪婪和不公。诗人以啄木鸟为喻,批评那些虽然不是老虎却有翅膀,巧妙夺取他人利益的人。诗中“一身祸众命,曾未厌饥吭”一句,深刻揭示了这些人的贪婪本性,他们不仅祸害他人,还永不满足。诗人通过“流怨入胡琴,美人借余商”等句,将这种怨恨之情转化为音乐,表达了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深刻不满。最后,诗人以自身境遇作结,表达了自己宁愿忍受饥饿也不愿效仿这些人的决心,体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和坚定立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虫蠹坚木,自意吻颊刚。
- 小虫子蛀蚀坚硬的木头,自以为嘴巴和脸颊都很坚硬。
- 蟠身宅幽窦,心期千岁藏。
- 它蜷缩在幽深的洞穴里,期待着千年之后藏身。
- 尔非虎而翼,何乃巧取将。
- 你不是老虎却有翅膀,为何如此巧妙地夺取。
- 剥啄绕树腹,卷舌利钩芒。
- 剥啄声环绕树干内部,卷曲的舌头像锋利的钩子。
- 一身祸众命,曾未厌饥吭。
- 一只虫子祸害了众多生命,却从未满足于饥饿的喉咙。
- 流怨入胡琴,美人借余商。
- 怨恨之情流入胡琴,美人借用这悲伤的旋律。
- 鹈鴃相唯和,次第歇芬芳。
- 鹈鴃鸟相互应和,花朵依次凋谢。
- 吾生独何事,有喙三尺长。
- 我这一生究竟为何,有着三尺长的喙。
- 富岁常苦饥,不能餍糟糠。
- 在丰收的年份常常感到饥饿,无法满足于糟糠。
- 宁饥忍效汝,岂复思随阳。
- 宁愿饥饿也不效仿你,岂会再想追随太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啄木鸟比作贪婪的人,通过“尔非虎而翼”等句,形象地描绘了这些人的特点。
- 拟人:将啄木鸟赋予人的行为和情感,如“心期千岁藏”、“一身祸众命”等句。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剥啄绕树腹,卷舌利钩芒”等句,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啄木鸟的描写,隐喻了社会中的贪婪和不公,表达了对这些现象的深刻不满和批判。诗人通过自身的境遇,表达了自己宁愿忍受饥饿也不愿效仿这些人的决心,体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和坚定立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啄木鸟:隐喻贪婪的人。
- 坚木:象征坚硬和难以攻破。
- 幽窦:象征隐秘和难以发现。
- 胡琴:象征悲伤和怨恨。
- 鹈鴃:象征自然和生命的循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尔非虎而翼”一句,比喻了什么? A. 贪婪的人 B. 勇敢的人 C. 聪明的人 D. 善良的人
-
诗中“流怨入胡琴”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D. 平静
-
诗中“宁饥忍效汝”一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决心? A. 追随太阳 B. 效仿啄木鸟 C. 忍受饥饿 D. 享受富足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丽人行》:通过对丽人的描写,隐喻社会现象,表达对不公和贪婪的批判。
- 白居易《卖炭翁》:通过对卖炭翁的描写,反映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
诗词对比:
- 李廌《啄木鸟》与杜甫《丽人行》:两者都通过隐喻手法,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 李廌《啄木鸟》与白居易《卖炭翁》:两者都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但表达方式和角度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廌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