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哀诗李钦叔》

时间: 2025-01-11 14:28:58

赤县神州坐陆沈,金汤非粟祸侵寻。

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

文采是人知子重,交朋无我与君深。

悲来不待山阳笛,一忆同衾泪满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赤县神州坐陆沈,
金汤非粟祸侵寻。
当官避事平生耻,
视死如归社稷心。
文采是人知子重,
交朋无我与君深。
悲来不待山阳笛,
一忆同衾泪满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沉重的时代,诗人感叹祖国的困境和个人的悲痛。虽然身处赤县神州(指中国),却面临着国土的沉沦与外敌的入侵。作为官员,逃避责任是终身的耻辱,面对死亡要有为国家献身的决心。诗人感慨,才华横溢的人总是受到重视,而真正的友谊却显得稀有而深厚。悲伤来临时不需要山阳的笛声来提醒,回忆往事时泪水已满襟。

注释

  • 赤县神州:古代对中国的称呼,意指中华大地。
  • 金汤:指金属的汤,即国家的安宁与稳定。
  • 非粟:非粮食,指国家的灾难与困境。
  • 社稷:指国家与人民,社指土地,稷代表谷物。
  • 文采:指才华与文学才能。
  • 山阳笛:山阳地区的笛子,这里指悲伤的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天隐,金朝著名的诗人、词人。他以豪放激昂的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作品多涉及历史、政治与个人情感。他的诗词大多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四哀诗》创作于金朝末年,国家面临外敌入侵与内部动荡,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在此背景下,以个人情感寄托对国家的忧虑与痛苦,反映了文人对时局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四哀诗》是一首充满悲愤与忧虑的作品,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人在开篇中提到“赤县神州坐陆沈”,这不仅仅是对国家现状的直观描绘,更是对整个民族命运的思考。他用“金汤非粟”来形象地表达国家危机的严重性,暗示战争的破坏与人民的苦难。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强调了作为官员的责任感以及面对死亡时的无畏,表现出一种对国家的忠诚。诗中提到“视死如归社稷心”,表明诗人愿意为国家牺牲自己的决心,展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

此外,诗人在谈到“文采是人知子重”时,揭示出才华与友情的稀缺,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和人性的孤独。最后两句“悲来不待山阳笛,一忆同衾泪满襟”则是对往事的深情回忆,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心中的悲伤,情感真挚而动人。整首诗构建了一幅悲壮的历史画面,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赤县神州坐陆沈:描述祖国的土地在动荡中沉沦,暗示国家的危机。
  2. 金汤非粟祸侵寻:指国家的安宁被外敌侵扰,非粮食的困扰是更深层的灾难。
  3. 当官避事平生耻:作为官员,逃避责任是一种耻辱,表明诗人对官员的期待与要求。
  4. 视死如归社稷心:面对死亡毫无畏惧,表明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精神。
  5. 文采是人知子重:有才华的人受到重视,显示出社会对才华的认可与偏见。
  6. 交朋无我与君深:真正的友情是深厚的,而非表面的交往。
  7. 悲来不待山阳笛:悲伤来临时,不需要音乐来激发,显示出悲痛的深切。
  8. 一忆同衾泪满襟:回忆往事时泪水涌出,表达对逝去友情的怀念与伤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国家的困境比作“陆沈”,形象生动。
  • 对仗:如“视死如归”和“平生耻”,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排比:在表达情感时使用排比,增强了情感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个人责任的思考,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赤县神州:象征国家与民族。
  • 金汤:象征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 泪满襟:象征内心的悲痛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赤县神州”指的是哪里?

    • A. 日本
    • B. 中国
    • C. 韩国
  2. “视死如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死亡的恐惧
    • B. 对国家的忠诚
    • C. 对生命的珍惜
  3. 诗中提到“山阳笛”是用来象征什么?

    • A. 音乐的美好
    • B. 友谊的深厚
    • C. 悲伤的来临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表达隐逸与对自然的向往。
  • 李白《将进酒》:表现豪情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者都深刻表现了对国家危机的忧虑,但杜甫更多地展现了对民生的关心,而元好问则集中在个人情感与责任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元好问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金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