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玉颊啼痕》

时间: 2025-01-27 04:03:56

粉结红冰,香消獭髓。

镜鸾影里人憔悴。

梨花带雨不禁愁,玉纤弹尽真珠泪。

恨锁春山,娇横秋水。

脸桃零落胭脂碎。

故将罗帕揾啼痕,寄情欲比相思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玉颊啼痕
作者: 王国器 〔元代〕

粉结红冰,香消獭髓。
镜鸾影里人憔悴。
梨花带雨不禁愁,
玉纤弹尽真珠泪。
恨锁春山,娇横秋水。
脸桃零落胭脂碎。
故将罗帕揾啼痕,
寄情欲比相思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的愁苦与思念。粉彩与红色的冰霜相结合,香气渐渐消散,仿佛心中失去的情感。镜子中她的身影显得憔悴,梨花在雨中显得愁苦,细腻的纤指弹尽了真珠般的泪水。她怨恨被春山锁住,娇媚的身影如同秋水般横流。脸上的桃花因忧愁而零落,胭脂也似乎碎了。她用手帕擦去泪痕,试图寄托情感在相思的字句中。

注释

  • 粉结红冰:粉色的妆容与红色的冰霜,象征美丽与脆弱。
  • 香消獭髓:香气消散,暗指美好的事物已逝。
  • 镜鸾影里人憔悴:镜子里映出自己憔悴的影子。
  • 梨花带雨:梨花在雨中,增添了愁苦的氛围。
  • 玉纤弹尽真珠泪:指用纤细的手指弹尽了眼泪,形象地表达了悲伤。
  • 恨锁春山:对春天景色的怨恨,因其无法解脱。
  • 娇横秋水:娇媚的身影如秋水一般。
  • 脸桃零落胭脂碎:比喻因愁苦而容颜憔悴,妆容也随之破碎。
  • 罗帕揾啼痕:用手帕擦拭眼泪,寄托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国器,元代诗人,生于元朝末年,生活在一个战乱与变革的时代。他的诗风细腻、情感真挚,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传达内心的感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充满思念与愁苦的时刻,可能是由于作者对某位爱人的思念,或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那一时代人们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踏莎行 玉颊啼痕》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传达了女子的内心愁苦和思念之情。开篇“粉结红冰,香消獭髓”,用色彩和香气的变化引入情感,展现了女子美丽的外表与内心的脆弱。接下来的“镜鸾影里人憔悴”更是将这一情感推向高潮,镜子中的影像映射出她的孤独与忧愁。

诗中“梨花带雨不禁愁”,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象征着女子的泪水与愁苦。梨花的雨水与她的眼泪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紧接着“玉纤弹尽真珠泪”,则传达了她内心的绝望与悲伤,仿佛每一滴泪水都是对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助。

后面的“恨锁春山,娇横秋水”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与怨恨。春天的美景锁住了她的心,而她的娇媚如同秋水般流淌,体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美感。最后两句“故将罗帕揾啼痕,寄情欲比相思字”,用手帕擦去泪痕,寄托了对思念的希望与无尽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整首词在情感上层次分明,意象丰富,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也有对失去的惋惜,展示了王国器深厚的艺术修养与深切的情感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粉结红冰:描绘了女子妆容的美丽与脆弱。
  2. 香消獭髓:暗示美好事物的消逝。
  3. 镜鸾影里人憔悴:反映出女子的内心孤独。
  4. 梨花带雨不禁愁: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增添愁苦。
  5. 玉纤弹尽真珠泪:形象地表达了悲伤。
  6. 恨锁春山:对美好景色的无奈与怨恨。
  7. 娇横秋水:形容女子的娇媚,流露出美感。
  8. 脸桃零落胭脂碎:反映了愁苦对容颜的影响。
  9. 故将罗帕揾啼痕:用手帕寄托情感,表达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梨花带雨”象征愁苦。
  • 拟人:如“春山锁住”表达怨恨。
  • 对仗:整首词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失去爱情的无奈与思念,既有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孤独的感慨。通过丰富的意象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女性内心的脆弱与坚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梨花:象征纯洁与美丽,亦代表愁苦。
  • 真珠泪:泪水如珍珠般珍贵,象征着深情与悲伤。
  • 春山:象征美好而又无奈的事物,反映内心的矛盾。
  • 罗帕:手帕象征着对情感的寄托与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粉结红冰”象征了什么? A. 美丽与脆弱
    B. 忍耐与坚强
    C. 平静与安宁

  2. “梨花带雨”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愁苦
    C. 无聊

  3. 诗人用什么东西来擦去泪痕? A. 纸巾
    B. 手帕
    C. 衣袖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王国器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愁苦,但王国器的作品更强调女子的内心感受,李清照则更侧重于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情感的结合。王国器的细腻描写与李清照的豪放形成了鲜明对比,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国器研究》